耶倫再次詢問。
庫爾勒再次點頭。
隨後耶倫又轉頭看向一旁一直沒有說話的德國伯爵沃頓:
“伯爵,您的看法呢??”
“我和他一樣,但我希望,這是一場公平的談判條款。”
“如果不公平呢??”
庫爾勒將軍搶在耶倫之前,追問沃頓伯爵。
沃頓伯爵鎮定自若的看著對麵庫爾勒略帶中亞相貌的臉,藍色的眼眸中,透露著堅定:
“如果不公平,那麼我們無法保證,瑞典人是否會一夜之間複活,畢竟邪惡的力量,總能夠找到讓自己強大的辦法!!”
這句話沒有引起耶倫的反應,倒是一旁的法國特使比弗利笑了,笑的很開心,隻不過他笑的越開心,庫爾勒將軍,乃至整個東羅馬,就會越憤慨。
整個東羅馬,打了超過半年,為此付出了超過五百萬人的傷亡,但最後卻換來了這些,狗屎一樣的分割協議。
(包括平民數字,但其實真實數字應該不超過四百萬,俄國方麵故意誇大。)
而且還踏馬是公平的,如果有機會,庫爾勒恨不得拔槍,把在場的所有人都“突突”了。
但很可惜,他的配槍在進入會場之前,就已經被卸下來了。
美其名曰“安全”。
“各位,如果沒有什麼意義,那麼我們還是儘早的搞定協議的內容吧,畢竟,芬蘭方向已經差不多了。”
耶倫在這個緊張的氛圍中,主動充當起了和事佬。
“我看,還是儘快把兩國邊界定下來吧。”
一直沒有說話的比弗利一下子把事鎖死了,哪怕庫爾勒將軍想要反駁,但最終還是答應下來了。
因為按照本土,尤其是羅馬皇帝尼古拉給他的命令,要儘快結束這場戰爭,爭取得到“後續援助”。
是的,分割瑞典隻是英法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對東羅馬的全麵援助。
隻不過這個援助是有代價,其中最大的代價就是東羅馬徹底綁上了他們的戰車,以後再有什麼行動,也必須服從安排。
而在這其中,光是英國銀行團一家就要援助三億英鎊,還不算法國的四億英鎊。
這個援助,也被稱為“七億援助”,主要援助的對象,除了必要的東歐重建,其實就是“軍事領域”。
其中最重要的事,就是英法會全麵介入東羅馬的軍事製造企業,對他們進行“歐洲化”改造。
然後他們適應歐洲標準,所以這個協定,也被人稱為“俄國再武裝”。
但是有好處就有代價,最大的代價除了被綁定了,就是國家工業主權完全拱手讓於英法兩國。
要知道,這可是“歐洲標準”,意味著哪怕後續再升級,也隻能沿用歐洲的技術標準,而歐洲的標準,掌握在那些國家手中,不還是英法。
尼古拉不是不明白這裡麵的害處,完全是迫不得已。
長期的戰爭,已經徹底將東羅馬的經濟摧毀,內部問題實際上已經完全顯現,雖然靠著借款,不僅打贏了戰爭,也穩住了經濟。
但不要忘了,戰爭最可怕的,從來不是所謂的死亡,而是戰後一連串反應,彆看東羅馬現在內部的貴族,依舊是“歌舞升平”,動不動就要辦沙龍晚宴。
但是這些都隻是表象,現實是因為長期的戰爭,東歐地區的警察,已經幾個月沒有發工資了,而且還把他們征召進了軍隊。
發的軍餉也是打折過後的,一旦這幫人在戰後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經曆戰火曆練,並且充滿“怨氣”的他們,會乾什麼,尼古拉想都不用想都知道,會有多麼可怕的後果。
這個時候來自歐洲的援助就至關重要了,就像尼古拉的禦用經濟大臣,土耳其人出身的摩爾斯所說:
“沒有歐洲的援助,我們的經濟最多隻能維持一年半,至於一年半會怎麼樣,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若想羅曼諾夫家族的雙頭鷹還懸掛在君士坦丁堡,就必須借助歐洲援助的力量……”
“至於援助可能對我們造成的傷害,那是之後的事情,解決目前的經濟危機,才是最重要的!!”
而對於英法兩國,其實也是如此,彆看他們給錢這麼痛快,但這背後也有一個難言之隱,那就是他們同樣承受不了,不援助,就要損失俄國這個體積最大的盟友。
俄國崩潰所引發的衝擊波,將摧毀整個歐洲,這句話是英國議長鮑裡斯的原話。
而最重要的是,漢國也正在俄國之外徘徊,根據英國方麵的情報,漢國有計劃向俄國展開援助,並徹底完成歐洲的立足。
千萬彆覺得這事不可能,事實上按照目前俄國的經濟情況,尼古拉是很有可能接受漢國所謂的“有條件”援助條款的。
而且從目前最新的秘密情報看,漢國和俄國已經在鮮卑地區有過接觸,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可能是漢國的獅子大開口,惹惱了俄國熊,讓他們不得不選擇了條件更寬和的英法。
(漢國希望用兩億英鎊購買剩下的西伯利亞地區,要求與俄國以烏拉爾山為界,確保足夠的戰略緩衝空間,被俄國人斷然拒絕,但對漢國後續的經濟合作,卻很感興趣,私下承諾可以允許漢國商船進入黑海和波羅的海。)
……………
“先生們,我來向大家彙報一個好消息,卑鄙的暴君奧斯卡二世被瑞典人趕下了台,這場戰爭結束了!!”
還在討論條款的幾國談判代表,瞬間被耶倫這句話弄的不知所措。
但是反應過來後,又是深深的忌憚,要知道這個消息他們還沒有知道,英國是怎麼知道的??
奧斯卡二世真的是被所謂的“正義”推翻的嗎??
比弗利隱晦的望了一眼“得意洋洋”的耶倫,心裡已經給正在進行的英法合作打了一個引號。
隻有德國人沃頓伯爵沒有什麼反應,事實上對於英國人在瑞典的所作所為,德國都是裝著不知道的,唯一讓他有些驚訝的是,英國人竟然直接做了,沒有以往的虛偽,這一點才是包括沃頓在內的德國人最害怕的。
一個肆無忌憚的大英帝國遠比一個“虛偽”的大不列顛更可怕,因為後者講規矩,前者沒有規矩!!
在這樣的一個“詭異”的氣氛下,一份名為“四國平衡方案”的條約,正式簽訂。
之所以是四國,而不是兩國,那是因為英法兩國將進駐到占領區,監督“和平”的延續。
畢竟他們也怕德國和俄國瓜分完瑞典後,直接打起來了。
歐洲可以戰爭,但不是現在!!
按照這份條約,東羅馬將獲得瑞典及挪威王國最靠近己方的挪威地區,徹底將波羅的海化為自己的內海。
而德國將獲得已經被搞定一團亂麻的瑞典地區,完成對北方領土的擴張。
總的來說,這份條約其實更多的還是在英法壓力下的媾和瓜分,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條約。
而且最關鍵的是,從這份條約開始,整個歐洲,甚至整個世界將正式被分割成兩個對立的集團,遠在美洲的漢國,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到其中,但從事實上,就是這份條約的參與方。
所以這份名為“四國平衡方案”的瓜分瑞典條約,在後世也被稱為五國條約,而這多出來的一個國家就是隱藏在暗處,默默注視世界局勢的大漢帝國!!
當條約的內容被送到西京的時候,劉鵬看過之後,就說了一句話:
“戰爭已經無法避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