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夏季潮濕且悶熱。
人像生活在氤氳溫熱的霧氣之中。
總有人會想些法子降溫。
貴族們的生活中,冰鑒是夏季必不可少的東西。
這在會稽郡也可實現。
冬季時會有北方堅冰南下,被儲存在地下冰窖之中。
夏季放在冰鑒之中,供人消暑之用。
郡邑之中出現了販賣冰飲的商販。
這是應當是從月報上學到的法子。
調上蜂蜜、醪糟,配上鮮桃等果子,味道甘美,清熱宜人。
去年農學之人便到達了會稽,他們對於這片地方的物種進行了詳細的調查。
除了對水稻作物的培育,還有一種經濟作物是秦始皇比較關心的。
那便是“柘”,也就是甘蔗。
甘蔗商朝時便由印度傳入中國,《楚辭·招魂》中有“胹(er)鱉炮羔,有柘漿些。”
其中的“柘漿”便是甘蔗糖漿。
甘蔗的出現,第一時間便被用在了飲食上麵。
但它還有一個很大的作用。
那便是給“藝術”增加威力。
白糖的製作並不複雜。
《天工開物》中就有“黃泥水淋糖法”,用來製作白糖。
《淡水廳誌》中也有泥封之法。
不過這兩種法子那個更適合如今的大秦,仍要驗證才能得知。
扶蘇走在甘蔗林間,聽著一旁的農學之人關於這種作物的介紹,輕輕點頭。
“郡守,可嘗一嘗此物。”
那帶著草帽的農人削好了一截甘蔗,遞給了扶蘇品嘗。
“嗯,味道乾脆,汁水甘甜,比蜜而言也不差。這東西要多久才可采收。”
“兩年時間。一年太嫩,三年太老,此年最宜。”
扶蘇盤算了一下,覺得這個作物應該不適合大規模推廣。
在這個黔首都吃不飽的年代,沒有人願意浪費兩年的收成去種植這種隻是用來添加甜味的東西。
有蜂蜜便已經足夠了。
“可曾有糖霜產出?”
那農人搖了搖頭,“黔首種植零零碎碎,並不成規模,收購來的物品參差不齊,不能作為煉製糖霜的樣品。”
甘蔗喜水,喜陽,可多年生長,糖分的累積需要時間。
扶蘇並沒有說什麼,這東西還是要看到底能夠給黔首帶來多少的收益。
產出糖霜無法比過兩年糧價,便難有人種植。
郡中用實驗田種了十畝甘蔗,連種苗都是勉強湊齊。
生長的高低不同,粗細不一,但是田壟被農家人做得很整齊,有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先定品種,再看產出,最少也需五六年時間。若大批種植,恐怕最少也得十年時間了。”
扶蘇感慨了一下,有些東西大秦雖然有了,但從來沒有人去重視。
真正需要去做一些事情,開頭總是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
“十年種柘,能有功於秦,我等農人也無愧陛下信任了。”
扶蘇點頭,“會稽郡恐怕沒有十年安定,你們要做好這些準備。”
那農學人臉上有了肅容,“每年會選優者送往國都,那裡的農學會進行培育。郡守可放心此事。”
兩人交談著,出了甘蔗林。
悶熱的感覺好了不少,仆從送上了錦盒中保溫的冷飲。
扶蘇喝了一口,頭腦清醒了不少。
“聽聞商家已經北上,長春郡已成大秦一處重地,咱們會稽也得發揮出地域優勢,做出些功績,我也好向陛下討功。”
農家人躬身,“定不負郡守所願。”
自從祭拜大禹墓後,郡中黔首對於這位郡守多了一些敬畏。
以前的郡守可止小兒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