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仙逝之後,她便喜歡一直、一直黏著望舒,兩人喝茶、發呆,說些閨房趣事、胭脂水粉,也曾談過天論過地、說過些豪言壯語。
望舒放不下這段情誼,卻也難以釋懷。
似乎最為狼狽的時候,總會遇上晏希白,這會兒他走了過來,歎氣道:“怎麼,可是妙年欺負你了?”
她搖了搖頭,“隻是看見葉落花殘,有些傷感罷了。殿下這是要往何處去?”
“去崇文館藏書閣,尋幾本書。”
望舒站了起來,怯生生地說:“我可以隨殿下一同前往嗎?”
她隻是,想短暫的逃離一會兒罷了。
晏希白微微頷首,道:“那是自然。”
望舒跟上他了的步伐,有些不解地問:“殿下想要尋書,派遣下人去拿便是了,何必親自辛苦走一趟?”
“因為,尋書的過程其實便是一種莫大的享受啊,藏書閣總是清靜的,無人打擾,明明身處紅塵囂世,卻又好似一頭紮進進了雲霧之中,飄飄然如入仙宮。”
望舒不懂,“我未曾去過藏書閣,我母親出身商賈世家,向來是不愛看見這些書啊紙啊的,我家中也皆是武將,隻有父親一個文臣,他手下是藏了些書,可卻從不讓女兒踏足書房。我平日裡更是鮮少出門,都是讓婢女到市集上,看到什麼新鮮書買回來便是了。”
晏希白淺笑道:“那今日便與娘子去走上一遭。”
說罷他又繼續解釋:“這藏書之處又有皇家藏書、官府藏書與私人藏書之分。皇家藏書多位於三館之內,弘文館隸屬門下省,掌校理典籍、教授生徒之事,而集賢院與史館皆屬中書省,掌刊輯圖書與修撰國史。”
“官府藏書呢,則在秘書省,下又設有著作局與太史局,負責經籍圖書,修撰碑誌、祝文以及觀察天文、稽定曆數等事。”[1]
“崇文館則是東宮藏書之處。”
望舒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他又複問道:“娘子平日裡愛看些什麼書?”
望舒聽到這個便有些頭大,“如果我說,我最討厭那些女誡、女訓,烈女傳之類的雲雲,殿下會覺得如何?”
“不喜歡亦是尋常,若本宮是女子,早便恨透了這世道。”
“所以啊,我倒是喜歡看一些異誌奇聞,還有民間話本,以前大父在家中時,也喜歡教我讀一些兵書陣法,那個倒是有趣,隻可惜我未曾習武,不能像堂姊一般橫刀跨馬,氣壯山河。”
晏希白垂下眼眸,有些失落地說:“戚娘子從小便與楚家郎君定下了婚約,他是將才,必然是要征戰沙場、戎馬一生的,多讀些兵書也是好事。不像孤,身子弱,便是騎馬也費勁。”
望舒笑了笑,道:“殿下好生休養,調理好身子便能騎馬射箭了。我與楚淩雲這事兒也說不準呢,要是哪天他從邊塞帶回一個如花似玉的小娘子,我倒是寧可不嫁。”
二人說笑著走進閣樓之中,便有典書匆匆走了過來,行禮後問道:“殿下需尋何書,下官這便給您取來。”
晏希白道:“不久前秦州一帶連震不止,山崩泉湧、房屋塌竭,死傷不計其數。可消息傳來京都之時已經於事無補了。典書可知有何書籍記載了地震之事,隻管告訴本宮藏於何處便是。”
典書道:“曆朝史書皆有相關記載,但卻並無一書統一收錄諸事。地方縣誌中有更詳儘記錄,但崇文館內似乎未曾收藏。”
晏希白道:“那後漢書中張衡列傳在何處,還有張衡集,本宮親自去尋。”
典書翻閱名錄,隨後道:“乙部正史十七,丁部散文集三十六。”
晏希白微微頷首,便帶著望舒往乙部走,隻見室內圖書浩如煙海,一眾鈿青牙軸的書卷讓人眼花繚亂。
望舒走近,仔細一瞧便看見了,踮腳拿下後交給晏希白,他尋一處坐下後便專心致誌地翻閱起來,道:“戚娘子大可隨處看看。”
地方百姓苦於天災人禍,京中卻依舊處處笙歌燕舞、其樂融融。
人類之於蒼天大地,又實在太過渺小了。
當真是——“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