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日綱、陳玉成接楊秀清軍令,率兵兩萬,日夜兼程,於1856年1月23日,抵天京外圍,暫駐棲霞一帶。
楊秀清恐秦、陳力單,又調李秀成、陳仕章、塗鎮興、周勝坤、周勝富五丞相領一萬兵襄助。且令秦日綱:兵出南岸,水陸齊進,聲援瓜洲、鎮江,倘被向妖扼製,即渡江擊北,由六合、儀征而至瓜洲,再行南渡,以圖功成。
秦日綱謂陳玉成道:“吾意,兵分三路,一擊江南大營,一擊殷巷,二皆佯動;吾等督率主力,沿江疾進,聲援鎮江。”
三萬太平軍驟集金陵以東,向榮驚悸。
張國梁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向帥不必多慮。”
向榮道:“聞係蕪湖兩岸外援,及兩梁山、金柱關、和含一帶,並廬州、三河之賊,接續歸並金陵,分布各城。探報,賊克日大股出巢衝竄:一由神策門至仙鶴門抄拒我兵;一由觀音門沿江至棲霞一帶直走鎮江;一由南路撲殷巷、秣陵,以圖內犯;並埋伏太平各門附近,俟我兵分股分路,即來圍撲大營;又有大小賊船在夾江窺伺下竄。”
張國梁道:“自殷巷、秣陵內犯句容,兵家所不為。賊主攻者,鎮江、大營,二必有一,吾即偕秦如虎至仙鶴門禦敵。”
向榮道:“麵麵布置周密,絕不至顧此失彼,吾即飭請吉爾杭阿,速速分兵,扼控寧、鎮沿江要衝。”
吉爾杭阿得訊,飭令餘萬清率兵一千,馳援東陽,虎嵩林領兵八百,協防高資,作東陽後援。
劉存厚道:“餘萬清部現駐京硯山,遠不可及。”
吉爾杭阿道:“反複無常之徒,可有可無。”
1856年1月29日,秦日綱分兵佯攻殷巷、仙鶴門,韋昌輝亦兵出龍脖子、雨花台,誘向榮分兵。秦日綱自率主力,由棲霞疾進至石埠橋。
向榮情知中計,急令秦如虎率部繞至東陽,與守將德安堵截前路;張國梁兵出仙鶴門,自後夾擊。
秦日綱重兵在握,輕解張國梁、秦如虎攻勢。援軍將至,吳如孝振奮,幾欲潰圍而出。
向榮兵不敷用,飭令鄧紹良自蕪湖抽調主力馳援。
1月31日,餘萬清抵龍潭,聯秦如虎、德安,圍攻石埠橋竟日,不克。
是夜,數千太平軍沿江洲東進,步步為壘,直逼鎮江。餘萬清見勢急危,馳赴下蜀堵截。向榮查漏補缺,飭令秦如虎進駐龍潭,餘萬清扼控下蜀,德安、虎嵩林分守東陽、高資,四部互為犄角,節節堵扼周嚴。又遣副將蔡應龍持令督戰,再令張國梁自後跟進,複行夾擊。
兩軍混戰半月,勝負不分。向榮疏曰:秦賊勢眾且悍,我兵經旬截剿,雖未能大挫賊鋒,而自東陽以至龍潭、下蜀街,連營三十餘裡,連日堵截。該逆雖於洲地往來衝竄,既不能飛越內犯,亦無從竄擾鎮江。所有河汊沿江,已由吉爾杭阿調撥下遊仗船,分泊高資、鯰魚套一帶,攔堵金山賊劃,截住賊人出江之路。
秦日綱屢攻難進,嗟歎:“援鎮之途,瀕江倚山,極難回旋;其間要衝,皆為妖踞;吾三萬大軍,蝸居此隅,進退不能,如何是好?”
陳玉成道:“吾萬兵團簇,日久必變。龍潭、下蜀之間有一村,名曰倉頭,濱江扼要,占而據之,妖必來攻,戰線廣開,多多益善。”
2月13日,秦日綱儘遣主力,兵分三路,進擊下蜀。餘萬清、虎嵩林、蔡應龍分兵接戰。兩軍血戰三日,僵持不下。陳玉成乘機攻占倉頭。
餘萬清大驚,即偕秦如虎、張國梁圍攻倉頭。
秦日綱見狀,急遣一軍,自三汊河潛襲龍潭。後路告急,張國梁無奈撤軍,偕德安聯攻三汊河、張楊村。
陳玉成、李秀成等趁機兵出倉頭,四下擾擊,兩軍戰線蔓延百餘裡。
張國梁谘稟向榮:兵力愈單,而處處皆關緊要,幾於剿不勝剿,防不勝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