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八章 或成黃巾最大贏家(2 / 2)

他目前總人口都不到四十萬,這個數字,基本上帶把的都上了戰場,負擔多大可想而知。

所以現在雖然區分戰兵、民兵,但其實都不是職業士兵,真要說起來,無非就是戰兵比民兵吃的好,訓練任務重,民兵比普通農民吃的好,任務更多。

要不是有著玻璃割韭菜,不是打仗屢屢收獲頗豐,基本是挺不住的。

眼下遼東已定,遼河平原儘在掌握,大遼河之水已化,自然要開始轟轟烈烈的春耕大計。

雖河水已化,已近春分,但適逢小冰河期的東北土地,不是那麼好化的。東北正經的春耕時間,農曆要到三月份,西曆也要四月份。現在不過才是二月份,相差一個多月的時間,土地尚未化凍,但不可能真等到化凍的時候再行動。

遼河平原並沒有開發完全,還有很多的荒地,去歲耕種的田地也要進行翻土。磚窯仍舊燒磚,玻璃窯口也不能停工,樹要砍,房子要蓋,春汛要預防,水利必須休整,春天的漁獲也不能放棄,大規模圈養雞鴨鵝羊牛等也要謀劃,凡此種種,全在大將軍一人。

隨著大將軍一聲令下,在溫暖的火炕上躲了一個冬天,消耗了老大一片樹林的百姓們,吹著料峭的春風走出了家門。

能生育的婦人,絕大多數都挺起了肚子。經過平整的街道上,久違的響起了稚童的歡聲笑語。這個冬天,大將軍創造了一個在辛亥以前不可能的記錄,沒有一個人因為凍餓而死。病死的更是沒幾個,畢竟能一路走過來的,身體都不錯,比較能挺。再加上王言親自出馬,帶著手下的大夫去給看病,問題沒多大。

這一次為了提前出屋耕作,不至於染上風寒,或是染上了也不至於來一場病毒性流感,王言已經提前配藥了。有病沒病的,都喝一喝,反正也喝不壞。

百姓們走出家門,遵循著大將軍的指示,帶著希望的笑容,領取著耕牛、種糧、農具,又一次的開始了大建設。

在這個冬天,經過鐵匠、工匠以及躲在屋裡過冬百姓的通力合作,打造出了五萬套王犁,以及上百個大水車的零件。

耕牛不多,隻有兩千餘頭,這是去年一路自幽州搶掠而來的。當祖宗似的伺候了一冬,到目前生了一百多頭小牛犢。這是因為牛的生產周期比較長,有近一年時間。生的這一百多個小牛犢,還是先前帶孕過來的。

生產之時,王大將軍可是特意過去當的獸醫教師,教了幾個自詡精通牛事,給地主老爺專門養牛的農夫。他這一冬,可是連口牛肉都沒吃過。

耕牛的稀缺,是一直伴隨了兩千年的。這種情況肯定得解決,圈牧場,大規模飼養,是必行之舉,要不然如何豐富食譜,如何吃肉。

兩千多頭牛,肯定是不足夠近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耕作,這個時候,軍隊的作用就展示了出來。牲口不夠,人當牲口上去拉犁,一個人不夠就兩個,兩個不夠就三個,權當鍛煉體格了。

相比起百姓,軍隊種地才是主力,他們開墾大片的軍屯田地後,還要去給百姓種地,前邊為公家的,後邊是自己家的。

對於軍隊的兵役年齡,現在並沒有完全推行。因為這不隻是當兵這麼一件簡單的事,它是一個係統性的工程。包括物質水平,醫療基礎,教育基礎等等,一係列的因素決定的,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就可以的。

現在人口生育提到十八歲,這是必要的。多的三四年時間,相比起生十個,隻有那麼三四個能活到十歲,這是十分重要的一點。服役年齡,雖然現在沒有提到二十歲,但是也在收緊,各衛會慢慢的裁汰三十二歲以上,還不是軍官的老兵。

基礎教育,這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好比現在,他就是印出了書,就是把蔡邕也弄過來了,哪裡有那麼多的師者教書?

至於造紙、印刷對於豪族的衝擊,基本是可以忽視的。因為這個根在教育上,在於國家選官體係上,無人教導,把書發的到處都是,有幾個認識字能看懂的,這注定需要十年二十年的過程,才能初步的在教育上有一定的建樹。

而教育的基礎,是物質條件,隻有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才能有時間去學習進步,進而培養出一個什麼遠大的目標。

同樣的,物質條件也決定了醫療基礎,看病要花錢,培養醫者要花錢,藥材要花錢,研究要花錢,如此種種。醫者,又決定了嬰兒成活,病人得救,保證了人民的生命,這又是決定兵役的一個基礎。

而兵役製度,又決定了保護生產資料的決定性因素。隻有保證自己的生產所得,保證人民的生命,才能不斷的改善物質基礎,進而推行教育、醫療體係的建設。

漢代人民壽命,普遍在三四十歲左右,他們死於饑餓,死於嚴寒,死於疾病,死於兵禍。但以上種種之事都在向好發展,壽命是自然而然便提高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