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平應該是個內行,怎麼這一次竟然提出了一個這麼不靠譜的方案?”俞大為翻看著李衡交給他的那份鐵路發展綱要,百思不得其解。
據他所知,李衡說起鐵路來頭頭是道,儼然就是一個鐵路專家,怎麼可能犯這種低級的錯誤?
“是另有原因,還是建國以後他們自大了?”想到後者,他不禁浮想起了趙易和李衡那幾張麵孔,緩緩搖了搖頭。
就在不久前,向來很少外出的趙易都飛赴華夏國內,到了他家裡親自請他來東聯國。以他多年觀人之術,兩人都不像自大虛偽之相。
抗戰之後,國民困苦未消,內戰陰雲又起。他心中也是猶豫不決,才有了借母親的病的避世之心。沒想到剛回家,趙易就來了,還給他帶來了一個萬噸糧先生的美譽。
想到此,他也不禁微微一笑。
二戰初平,世界各地又遭天災,本來就是戰略物資的糧食更為重要,先鋒軍卻願意用一萬噸大米來換他的投效。
一萬噸糧食,無論在哪裡,都可能意味著幾十萬條人命。就連歐洲,聽說一塊麵包都能換來一個女人,更不用說一萬噸糧食了。
雖說歐洲人很少吃大米,但聽說先鋒軍生產的甜米粉卻在此時饑寒交迫的歐洲很受歡迎。這一萬噸大米就算是在歐洲,能換來多少名人才,作為在德國學習過的他來說,還是能估算出來。
這國士之禮,讓他盛情難卻。
如果這些大米是直接給他的,他絕對會一口拒絕,但這些大米會以他母親的名義無償捐贈給老蔣政府,用來救急災民,就讓他不得不考慮了。這一萬噸糧食或許能補償欠老蔣的知遇之恩的人情了吧?
更何況家中老母的病也多虧了趙易請來的多名名醫和最先進的抗生素藥才治好,又多欠了先鋒軍一份人情。
人情不人情,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哪一條路才是他真正的選擇。
現代社會,內戰已被國人排斥。但他知道,老蔣卻一力想通過戰爭解決國內爭端。在很多人對老蔣看好的情況下,他心中卻多了一份不安。
而趙易很誠懇告訴他的話,也讓他一陣陣的恍惚:“和我們一起對抗英法等外地,守住這片為華夏民族開拓的土地,等待時機,讓東聯變成真正的華夏疆土,名垂青史。”
先鋒軍沒有喊為華夏開疆辟土這樣的話,但明眼人都能看到先鋒軍的一些行動,確實實在在地為華夏人開辟了一塊廣闊的生存空間。
趙易直指心底的坦白對話,讓他心動。
或許這一次他可以把家族的榮光和自己曾經的理想能拚湊在一起了。
當宋字文拿著老蔣的挽留書信捎給他時,他終於下定了決心,登上了先鋒軍這艘船。目前先鋒軍在華夏招攬的在職人員中,他是實職最高的。
“俞大為竟然同意了?他怎麼會同意呢?”葉關根本就沒想到過能招攬成功。
二戰期間,他就在華夏接觸那些名人,不斷提出招攬。隻是先鋒軍的吸引力不足,就算是東聯國建國,比起華夏,無論是正統還是潛力,都不被人看好。
這俞大為出身世家,身邊交織的關係錯綜複雜,還有海龜龜殼招牌護身,在老蔣政府很容易站住腳,而且抗戰前就已經是兵工署的署長,現在是中將軍銜,怎麼可能就這樣被先鋒軍招攬呢?
“這俞大為怎麼說呢,家教使然,很像他外曾祖父曾國藩。知進退之道,沒什麼野心,能儘職儘責,算是個能臣。”趙易沒說缺點,後世不也隻說優點,人無完人,他要用的也是俞大為的這些優點。
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先鋒軍一直都在缺乏人才,隨著建國,高級人才更是匱乏。先鋒軍崛起的太快,自己培養的人才還沒成長起來,外來的人才又太多的不靠譜,最起碼俞大為有很強的能力,還能讓人放心。趙易才儘力一試,他也沒想到竟然成功了。
“俞大為一直是個無黨派,一方麵受家族熏陶,一方麵又有歐美留學的影響,愚忠和愛國的思想有些割裂。雖然儘職儘責,對老蔣卻也談不上多麼忠心,隻是沒有更多選擇,更多是為了家族考慮,更像是一個高級打工仔,所求的也不過是儒家的君子之道。”趙易感歎道,“但現在已經不是君王的愚忠時代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得失才是評價一個人成就高低的標準。幸好,他這一次做出了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