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首重水運(1 / 2)

1942風起南洋 潛水老猿 4896 字 2024-04-18

“這是未來的發展標準。五年之內不會推廣,隻是係統研究。”沒等俞大為旁敲測問,在第二天的研討會上,李衡就主動給他做了解釋,“從現在起的五年之內,我們對鐵路的目標是充分利用現有的米軌鐵路係統,準備好未來的發展改造和升級。”

寬軌計劃確實費錢又費力,短時間內實現不了,李衡也不會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顧現實。

現實中,東南亞的米軌已經不少了,暫時可以保障各大城市之間的鐵路聯係和運輸。而華人現在的生活範圍和控製區也主要集中在這些大城市和沿路的城鎮中,很少深入鄉村。在現有條件和利用率的基礎上,鐵路的壓力並不算大,短時間內已經沒必要修築更多的鐵路,隻需要統一調整為1067毫米米軌,完善現有體係即可。

無論是重新製定新標準,還是培養人才,這些都需要時間來打基礎。李衡很現實的提了一個五年過渡期。

“不說彆的,寬軌新標準對鋼筋水泥的需要都很大,這些隻靠買是不現實的,要產量提高,差不多需要整個工業化體係的完善和發展。這些都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的。”李衡很清醒,這個五年過渡期也隻是一個開始,從零到完成整個寬軌體係,即便是理想狀態下,也差不多需要一兩代人的付出。

俞大為點了點頭並沒有多說什麼。

他是很好的執行者,或許他還沒有看明白寬軌的眾多優點,卻並不會輕易反對上級的觀點,何況是三巨頭統一了的觀點。他明白君臣之道,卻不打算當諍臣,就算有異議,也至少有五年時間來潛移默化地讓上邊來改變初衷。

至少五年內的鐵路發展規劃不影響整個國家的運轉,何況鐵路在先鋒軍要發展的運輸體係中,並不算最主要的。

排在先鋒軍交通運輸第一位的是水運。

東南亞平原地區比江南水鄉還要水鄉。大大小小的密布河流讓鐵路和公路建設為體係的成本很高,但水運卻天然成了延伸溝通到各處的網絡體係。

先鋒軍在和日本開戰的時候,後勤大部分是靠水運解決的,隻是一條中上遊半通航的湄公河就已經讓先鋒軍在萬象站穩了腳跟,進而攻略泰國和周圍地區。

攻略緬甸時,在日本人控製鐵路時,也是緬甸伊洛瓦底江的航運讓先鋒軍得以順利的從北向南一路打到了海邊。

而越南和馬來亞的穩定雖然內河水運的作用小一些,但沿海的海運卻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先鋒軍排名第一位的水運規劃除了內河航運,還有沿海運輸。

連接華夏、日本等地區的近海運輸,需要考慮英法的威脅,主要還是借助美國人,去歐洲和美國的遠洋運輸更是全指望美國人了。

正是考慮到了接下來英法的攻擊和破襲,沿海運輸也暫時沒法作為重點來扶持,隻能把重點傾向內河水運。

“就算英法封鎖了海洋,內河水運也能保障國內大規模物資運輸的暢通。”俞大為也明白水運的作用。鐵路牽扯工業方麵較多,內河水運卻略差一些。不需要鋼鐵,延續了上千年的木船甚至是竹排就足以維持內河水運的暢通。

“不論是木船還是鐵船,我們的內河水運船隻都需要標準化。這樣更方便製造、維護和管理。”李衡在交通規劃上特地提到了這一點。

“大善!”一想到美國在二戰中全麵爆發的自由輪,也就知道了標準化的好處,俞大為心中也為之點讚。

“隻是這牽連甚廣,需徐徐圖之。”這標準化肯定要觸動很多人的利益,尤其對現有船隻的影響最大,牽扯到大量的普通民眾,很容易激起民變,他不由謹慎提議道。

“不會強製執行,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多管齊下,就足矣。”李衡不由笑道。

趙易已經給他講過了,如今他又轉述給俞大為:“我們會把船隻詳細分為鼓勵型、限製型和淘汰型。然後用減免稅費的方式鼓勵標準化船隻,同樣用稅費的方式限製那些不符合條件的船隻,采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強製淘汰其中一部分嚴重落伍的。”

“還是經濟手段好。”俞大為微微點頭讚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