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公路乾線(1 / 2)

1942風起南洋 潛水老猿 5221 字 2024-04-18

“我們會積極配合交通運輸部的工作。”參會的水利部代表黃萬裡向俞大為點了點頭。

建造水庫和水壩是水利部的事,黃萬裡也不推脫。

即便是沾了家裡的光,他在國內也並不得重用,確切的說是整個水利在現在的華夏國中都不受重視。

水利利百年。人人都知道水利的重要性,但水利耗費的巨資卻讓人人退縮。那些地主們投資不起大規模水利工程,也不需要投資就能維持一次次災害後掠奪積累下來的良田,把大筆資金投入軍費中的老蔣政府也沒錢投資,就算有錢也不會投資對他們來說很難很快收回成本和利潤的水利上,除非是下邊的各層關係要借助水利來分國家的錢。

抗戰讓華夏國內的水利更是無力維持,黃萬裡在國內無用武之地,被先鋒軍邀請來了南洋。

手邊後世的資料少,民國興修的大規模水利設施也極少,趙易三人對民國時著名的水利專家也就知道寥寥的三個人。

他們原打算邀請實乾的李儀祉,缺不知李先生早就在38年病逝了,另一個後世被翻出來的靠天賦吃飯的大地主王同春也早就過世,剩下一個知名的也就黃萬裡了。

“無論怎麼說,黃萬裡至少能做到實事求是的說話,有這一點就足夠了。”趙易對黃萬裡很是認同。

後世黃萬裡是被過渡消費了。

受限於曆史的局限性,他不可能所有的意見都正確。在那個時候,能站出來呼籲提醒,讓人們意識到那些風險,想辦法避開某些預言的發生,就已經是大功一件了。

不過才加入先鋒軍沒多久的黃萬裡資曆還欠缺一點,現在隻是水利部的副總工程師。

水利部部長是先鋒軍自己培養起來的人才潘竟成,42年投奔先鋒軍的南洋華僑,今年剛過而立之年,是李衡手下五虎將之一。

先鋒軍的工業生產基本都是李衡在管理,手下有五個比較著名的能手,在東聯國建國後,也各執掌一方。

在歐美學過水利的潘竟成從加入先鋒軍一開始就跟著李衡,先鋒軍最早時候建設在南塔河上的1號水電站就有他的功勞,之後疏通湄公河航運,建設新的水電站,他已經不需要李衡多操心了。雖然他不是當初的28人團之一,但資曆深厚,勤勉實乾,成了水利部的第一任部長。

水利建設需要調集建設兵團,甚至出動正規部隊援手,沒有深厚的資曆,難以服眾。黃萬裡或許技術水平更高,但這一點就被擋在了部長人選之外,交際指揮能力也不是他所擅長的。

就連技術領域上,黃萬裡也不算不上先鋒軍水利人才中資曆最深的。

在熟悉了這個時代的各類人才後,沈百先、李書田等已經在政壇穩固的人物雖然請不來,但先鋒軍還是邀請來了徐肇南。

躲在魔都當寓公的他被勸動,成了萬象新建起的河海大學的第一任校長。

先鋒軍的農業部還有個專門研究農田水利的水利專家沙玉清,也是43年被請來先鋒軍的老資格。就連44年同一年和他加入先鋒軍的宋希尚資曆也比他老一些,現在是水利部的總工程師。

宋希尚很務實,不過出於前世的喜好,趙易三人也希望多聽一聽黃萬裡的意見。於是,在不需要水利部巨頭們參加的會議上,黃萬裡也就成了水利部的一個代表,以供三巨頭們平時谘詢。

就像這次隻談水運規劃初步探討,重點還在是在交通運輸。

“公路建設也需要增速,需要儘快修葺主乾道公路,尤其是柏油公路改造計劃。”俞大為繼續提議道。

鐵路即便是充分利用上了拆卸自日本的鋼軌,依舊受限於各種物資的緊缺,一時難有大規模的發展,反倒是公路更容易修築。

“要充分利用起那些美國卡車。”趙易也認可公路的發展。

美國人處理戰爭物資,那些卡車是一大項。

以差不多廢鐵收購的價格,先鋒軍采購了各型號的卡車近3萬輛。

“雖說買不如造,但這些美國汽車性價比很高,結實耐用,也經過了東南亞氣候的考驗,不買可惜了。有了這些卡車,可以儘快完善我們的後勤體係。”趙易沒有那麼死板,隻追求自產化。利用美國人特地發放的貸款,先鋒軍在戰後把美國人的那些本來要處理的交通工具大部分都留下了。還另外多發出了2萬輛的二手美國卡車訂單,正在逐漸從日本等地運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