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缺銅(1 / 2)

1942風起南洋 潛水老猿 5180 字 2024-04-18

“道路建設考慮到電力通訊設施建設一起配套是個不錯的提議,不過我們的電力通訊電纜和電線所需數量可不小。”俞大為向來認真仔細,對修路一起建設的電力通訊係統也要問清楚,好合理安排協作。

對李衡的那份鐵路、水運和公路的規劃,他已經比較滿意了,不想過多的去糾纏。而交通運輸部的另外一個空中運輸的職能,他很明智的沒有多提。

長於事故的他很明白交通運輸部已經權力很不小了,為了製衡,也需要分出一部分職能出去。

這不針對任何人,而是製度使然,才更利於穩定,免得一方獨大。

他本來以為最先被分割出去的是鐵路,卻沒想到是航空。

交通運輸部保留了一部分航空運輸的職能,但大部分權力卻單獨劃歸航空部了。

俞大為知道航空運輸對軍事更有戰略意義,更是沒有異議。

他當初加入先鋒軍時,為了避嫌,自己就先提出不再擔任軍工行業的職務,願從事民生領域行當,也算對華夏老蔣有個交代。現在他更不會爭取航空這個和軍事密切相連的行當。

不過所需要配合的工作,他還是要問清楚了,爭取做事就做得最好,也能多了解先鋒軍的現狀。

電力通訊設施現在大部分走向是和道路建設同步。建設在公路旁的電話電報線路甚至輸電電線,更容易修建和檢修,況且那些移民鄉鎮本身就多沿著公路布局,這些設施除了保障大城市外,就優先照顧他們。

在李衡的規劃中,鐵路更是需要專線通訊,利於聯係調度。

民國初建的交通部就設置了四個司,分彆是電政、路政、郵政和航政。這個航政主要指水上航運,那時國內還沒開展空中航運。而電政除了電報電話等通訊行業外,還包括電力行業。統管了這些的民國交通部足以強大,才成長為可左右政壇的一方勢力。那些協調的事情,要麼直接內部消化,要麼都是強勢來往,大部分事務都可輕鬆處理。

先鋒軍的這些職能卻被分為了四個部門,除了後來居上的航空,電力部門和郵政也分家了,都單獨劃了出去。要配合協調,這些部門都需要打交道。

“電纜和電線不用擔心。”李衡道。

他明白俞大為其中的擔心,略過配合方麵的事情不提,隻談修路配套過程中急需的電纜和電線等器材。

現在電力通訊的配套設施建設還比較簡單。

比如普通的電線和電話線,找個木頭電線杆子架在高空就可以直接不斷翻山而過,跨河而通,而木頭是東南亞地區最不缺的東西。

東聯國缺的是那些工業設備和產品,就連最簡單的電話機、電報機甚至是電燈泡,產量都有限。

唯一能自豪的是,這些都能自產了。

開國大典中,所用的照明燈具,一大半都是東聯國自產的。

抗戰期間,為了生產真空管,葉關就和李衡順便建起了一個小規模燈泡廠。因為受到孔祥熙排擠,44年胡西園接到先鋒軍邀請時,欣然而來。此時有了美國空運設備,先鋒軍和胡西園雙方合資在萬象就建了第一個大規模生產的燈泡廠,可日產燈泡一萬隻。廠名取了亞浦爾的亞,簡單粗暴的打出了亞明的品牌。

在接收了德國和日本的一些設備後,燈泡產量更能激增,隻是抗戰結束後,胡西園返回了華夏,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開拓華夏市場上。

亞明燈泡廠加上先鋒軍新建的2個大型燈泡廠,和最早燈泡廠擴展出來的特種燈泡廠,四個廠現在的規模已經翻倍,逼近3萬隻。

但這其中包含了各類大小燈泡,分攤在各處,很快就沒了影子,連萬象等大城市內的路燈都提供不全。產量再增加,短時間內還是急缺。

電線電纜更是急缺。

沒有足夠的銅,就算已經從德國和日本搶來了大量的電線電纜設備,也沒法大規模供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