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廚房其實也不算小,此船設計中預計搭乘的最大人員數量可不低,所以廚房占據了五米長的一段船艙,有近六米寬的區域是正二八經的廚房,餘下近五米寬的則為自助打飯區。
廚房內,灶台菜案、水槽壁櫃等一應俱全,隻不過相比路上,這些東西多數進行了固定,或裝取時能固定住,以免滑脫掉落。
灶台開火,可用燃煤也可用柴火,必要時,還可用燃油煤氣酒精等燃爛,用水的話,船上有專門的儲水艙,若有必要,在乾淨河段泵入船底的壓艙水也能用。
餐廳占了近二十米艙段,再往後艙段,正中間有一米半左右寬的過道,將艙室分為了左右艙,裝備室在左側,占了四米的艙段。
裝備室,存放的並非武器裝備這些,而是類似偽裝化妝的各類服化道用品這種,行動中使用到的輔助裝備。
至於槍支彈藥,既然登船便意味著行動開展中,自然已經配發到各人手上,備用的槍支彈藥等軍事裝備,負一層的倉庫中有專門的區域存放。
右側艙室,則是占了六米艙段的訓練室,裡麵有沙袋、杠鈴、單雙杠等體能訓練器材,可供眾人活動一番手腳,保持體能這些。
而往後的左側艙室,又為洗漱衛浴間,占了五米的艙段,有浣洗台,有洗浴間,有衛生間,衛生間用的是衝水坑位,可直接將汙穢衝入汙水艙,洗漱衛浴有熱水可用,隻要船隻未熄火,就可利用動力係統餘熱加熱供給熱水。
左右兩側再往後,各有一個三米多的值班休息室,值班休息室可加裝吊床,單個同一時間可供八人休息,也就是十六人輪班,兩間最多就是三十二人。
當然了,正常並不會安排這麼多人,單間也就四個床位,八人輪值,兩間共十六人,一般是船員一間他們進駐人員一間,在船艙一層及船頂巡視警戒周邊。
再往後,左側是五米左右的醫護艙室,有就診處也有藥品這些,醫護由進駐人員自己帶來,本次來的,就是作訓場的醫療人員。
右側則是八米左右的艙室,傷病艙室,分兩間,一個四床位傷病間,一個兩床位傷病室,麵積一樣大,兩床位房間,還用簾布隔出一個處理傷口、換藥這些功用的區域來。
此處在船尾部,底下就是船的機艙,發動機雖不是位於正下方,但傳動機構、螺旋槳這些都位於下麵,運行起來還是有不小動靜,所門窗、牆壁、地板、天花板等,都做了不少的隔音處理,像是舷窗這些采用的都是多層防彈玻璃。
至於手術,就算船隻停泊在水域,也可能因風力等讓身輕微的晃動,更彆說水域激蕩等外部環境狀況惡劣之時,在船上進行手術,很可能受外部影響造成事故。
不過此船,主要服務於外出執行行動戰鬥任務的人員,主要傷病就是外傷,肯定不能缺了手術處理能力,所以船上也搭手術所用的設備,隻不過是簡易的。
無菌帳篷、移動手術台、移動無影燈、設備支架、各類手術器械用品等,都搭載在船上,由它們構成簡易手術設施。
有需要時,在岸上選取合適的地方,撐開手術帳篷,帳篷包括底部四周都有防水布組成,能確保帳篷內相對整潔,必要還可噴灑酒精進行消殺。
設備支架,就是類似腳手架、架子床一樣的物什,平常可以分拆開,需要時組裝,可在上麵加掛無影燈、器械盤、輸液瓶等各類醫療器械。
移動手術台,其實就是方便搬運轉移的手術台,為方便轉移、搬運和不占用太多存儲空間,加裝了輪具及折疊設計;移動無影燈,其實就是可以拆卸安裝到支架上的無影燈。
將這些東西卸下船在岸上布置好後,再從船上拉根電源線過去,為用電設備供電後,一個或多個簡易手術室便能投入使用。
二層船艙,主要就是住宿區,船正中間,一條一米五左左右的長廊,將船艙一分為二,隻有船頭一小部分為駕室區,用艙門將長廊隔開。
此船駕駛采用的控製傳動的方式,為液壓傳動,再輔以船內揚聲器與船內電話,加強駕駛操控人員與機艙輪機人員溝通交流,那位江南廠工程師過來,主要就是為解決這些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