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汙蔑(2 / 2)

諜海孤雁 怕熱胖子 4814 字 6個月前

原因是,得知林家改裝船隻,主要是為在出入川渝的長江水道上全程正常通航,其研究後,認為就算三峽江段,水流非常湍急的也僅是小部分江段,沒必要為了正常通過這一小部分江段,而為船加裝更大馬力的動力係統。

其開發拖船,就是為了在這一部分江段,通過拖船的拖拽、頂推等方式,助船通航,繼而讓運載船隻,可以選擇裝配動力更低動力係統,便能通航川渝內外,繼而減少改裝花銷。

畢竟情況很極端的航道,僅占全程極少一小部分,而為這一小部分,便要大幅提高裝機功率,肯定是非常不合算的。

正常的商業航運講究的是性價比,就是人貨運輸單價或成本要儘量低廉,就算裝了大功率發動機,正常航行時,也需在速度與消耗之間進行取舍。

而水運航行中,速度和油耗可不是等比例上升,就算裝機動力非常足,為考慮經濟性,大概率也不會在正常航行中全部進行使用,那超出的一大截動力,大部分時間都不用,不就是浪費了?

林家是缺運力,但運輸原料、器械等等這些,動輒幾千公裡,生產出的產品可能還要運出川地,所以絕大部分運輸,林家還是非常需要經濟性方麵考量的,這船型也是非常契合林家的需求。

而且運力與降低裝船動力也並不是完全衝突對立,就算林家不差錢能采購來很多大馬力發動機,但搞到大馬力和較低馬力發動機難度是不一樣的。

甚至是把二者加裝到船上的難度、時間等也都是不一樣的,給運輸船加裝較低馬力的發動機,明顯是能更快提供更多改裝好的船隻,細算下來還能更快提供給更多的運力。

拖船加裝了一台大馬力的發動機做為主動力,兩台較低馬力發動機,做為必要時候輔助動力及備用發動機,跟林鎮康那條船一樣采用了三機三槳。

小船用多槳,大部分原因,是為防止出現意外情況,可惜最後還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了狀況,不過調查後,林家還是認可並接納了這款船,目前已建造出不少投入了使用。

被罵原因,一個是受了牽連拖累,另一個那就是讓一些人針對、汙蔑、潑臟水,是啥人?其實這從打油詩裡的用詞便可聽出一二,憨包、草包這類基本是川渝一帶的用詞。

三峽水道有大量的川渝貧民在此拉纖為生,李勤均搞這船,民顯被認為威脅到了他們的飯碗,當然了,搞汙蔑、潑臟水的肯定不會是他們,而是那些自詡是為他們說話的家夥。

說這些的,那不是蠢就是壞,林家搞的是增量,而此舉又能大大增加三峽通航量,航運量一升,連帶的裝卸、貨運乃至建起的工廠,都能帶來大量用人需求,而連帶對餐飲等服務的需求,又能提供更多謀生機會,很多人至少不用再苦哈哈擠到這裡拉纖,而不是像現在想找其他出路都找不到。

話歸正題,林默路上碰上的拖駁船隊,在船隊兩側,船型稍小不燒煤的小船,便是李勤均設計建造而成的拖船。

而打頭拖著船隊走的,是其將原拖船加長,所以看著兩者才稍顯怪異,此船將主發動機換成燒煤的大馬力蒸汽機後,燃料被換成煤,主要是為遠程拖航降低成本,船是加急改裝的,等積累一定的使用經驗後,會設計新的更適合這項工作的船型。

至於駁船,就是孫善明設計建造的那批船,收拾殘局工作,也是由李勤均負責,主要是三個廠長,就他靠譜,至於其他頭銜更響亮的牛人,經孫善明一事,林家也有點怕了,不過也都送進了善後的隊伍中,先試試成色,以免以後入職再鬨出笑話。

這些人經過一番討論後,最終一致認為,隻有將成型的船隻改成駁船了,將在船頭一側的控製室、機艙等移至船尾側,並將船頭這部分艙段裁去。

船被改短,各方麵性能得到不少優化提升,更加適合國內航道需求,同時改用了一套能極好增加穩定、抗浪竿性能的舵翼係統,一番改下來,基本能讓船在國內絕大部分內河水域正常行駛。

改至船尾的機艙,僅保留一台低馬力發動機,用停船刹車、在碼頭小幅機動出入、在平靜水域單獨緩慢短距機動等,去除大馬力發動機這些,主要是減重,調整船隻的重心水線這些。

僅有的發動機,還是李勤均一再堅持才留下的,考慮角度,與設計建造拖船如出一轍,保留少量動船,能讓駁船有更廣泛的適用性,像是刹車停船、出入碼頭這類。

如果這類工作都需要其他船協助,那就會很麻煩、很不便,讓船的實用性大大降低,隻是少量投入為其加裝一點輔助動力,便能極大改善這些問題,是非常合算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