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我爹是呂布213(加更一)(2 / 2)

三國呂布之女 real覓爾 6457 字 9個月前

可是張繡不聽,張繡也有自己的主張,他告訴賈詡,道“彆說曹操剛敗於呂布之手,便是他勝了,我也不會降於曹操,英雄豈能屈於人下而況劉表來信,欲與繡伐袁術,穰城終究狹小難以伸展,趁此機,奪淮南,何其易也”

賈詡聽的是目瞪口呆,半晌都反駁不了,悶悶不樂。

若是再說下去,隻怕張繡要疑心他暗中投了曹操了。

淮南能那麼好要麼

那劉表自己都猶豫著不敢主張出兵,更何況是張繡了。

張繡的確有誌,又有野心,實力自然也是有的,可是,他在這塊地界,已經不可能再出頭了各方勢力角逐,還不如去投奔曹操。

賈詡的想法,其實與呂嫻的想法是類似的,呂嫻不得不走爭霸之路,是因為呂布是呂布,倘若呂布隻是一方小諸侯,呂嫻哪會讓呂布走這條不可能出頭的路早晚也是招個安,投奔個好前程,曹操有天子在手,他是最佳的選擇。

此時賈詡也是這般想的,諸侯混亂之中,張繡其實到頭了,再掙紮,也不可能掙紮出多大的一片天地來,還不如投了曹操,得個封疆大吏,過了明路,也是好生自在。

可是,張繡聽不進去。

回到府上,難免悶悶,隻是不好叫人看出臉色不好來,便斥退了侍人,獨自進了書房。

書房桌案之上,卻有一封信。

賈詡吃了一驚,臉上狐疑不定,開了書房門卻沒看到人進來過。

一時之間做了心理準備,將信給拆開了。

猜了很多人,卻是萬萬料不到是徐州來的信。

呂布

他擰了眉頭。倒不是看不上呂布是什麼小人,因為他跟過的人中,也都不是什麼善輩。

隻是呂布那個人,怎麼說呢,再強,也難有出頭之日的,做人是注定了的。

心下狐疑,倒也拆了信去看。

足有兩張紙,上麵一張寫道蓮者,雖出淤泥,而不染其心。卿本明珠,望勿再投暗。吾在徐州,候文和至,聞卿善棋局,願手談天下之局也。呂嫻上。

看到這一頁,他呆了一下。

出泥,不染其心。

這是說他當年雖跟過董卓,李傕和郭汜,然而,他知他並未做過惡事,甚至還勸過他們要安撫百姓,然而,那些人是什麼貨色,真真是一言難儘

如今他雖跟了張繡,張繡雖不及他們殘暴,然而也非明主也

這話卻是說到他心裡去了,心一暖,又一酸澀,一時之間,竟覺紙上人為知己。

終究是有人憐惜他之才,明白他的無奈的。

最可貴的是,不遷怒於他。

不會嫌他主意太大。

他竟生出一點天下有人竟知他的感覺。那種感覺,如知遇之恩也,如慧眼識珠者也。

這種心境,比其它人更為強烈。

因為他真的輾轉太久,自己都不記得有多久了。

他本不是多好爭之人,原想著,輔佐一個算一個,遇不到便是命,可是,萬沒有料到,人群之中,終是有人看到了自己

“我不過是區區一小卒”回憶這些年的顛沛流離,竟是淚如雨下。

這話著實是攻心太過,紮到心裡去了。

待心酸過了,又想著這呂嫻是誰

不及細思,便翻開第二頁,第二頁的字則細密的多,不是毛筆小篆,而是一種如蚊蠅一樣的細小的字跡,倒叫他吃了一驚。

這是何筆可寫出來的

不及細想,卻見紙上寫道曹呂攻戰,呂略勝一局,袁術圍徐州後方,恐孫策,劉表欲與張繡合兵攻淮南以圈地也,袁術四方受敵,必大敗,然,淮南,絕非張繡久留之地,他若強留,徐州必不容之,望文和慎勸,若不聽,便為天意,非人力所能強求也。文和多番輾轉,顛沛流離,何曾得遇明主昔年,我父與文和有舊,雖無交情,然,徐州蒸蒸日上,望文和疾來,以謀天下之局。嫻盼歸。

曹操脅持天子,生性殘暴,雖為英雄,恐非明主。我父雖有小人之名,然從不曾屠一城,從不曾害一民。他日輾轉於丁原,董卓之流,實從者無奈舉也,旁人不知,嫻卻知文和必知,雖不敢強求為知己,然也為舊識。

我父呂布發檄文,立誌天下,保民安境,天下不敢妄斷,然,必也為一方諸侯,若得文和相助,不說攻城掠地以擴疆土,隻言百姓有安處,是天憐民也。

賈詡看完,沉默了半晌。

先前不是沒聽聞過呂布有一個女兒,但萬萬沒料到

這是她的親筆信

先前也聽聞過,徐州城要吸納流民,他沒多想,隻以為是陳宮之謀,現在思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