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的使團被劫掠,他奪回了他們的財物和尊嚴。
他這麼做,得到了什麼好處呢?
好像什麼都沒有。
為了剿匪,殷王派給他的親衛都戰死了(其實並沒有這些玩意兒),他與龐人和敵人作戰的戰車、輿車也因為山間地形原因而毀壞(其實是被山鬼女毀了),就連驅車的座駕則被野人們所傷,為了不拖累行程,不得不含恨舍棄。
為了彰顯殷人的威嚴,也為了不留下後患,他選擇將野人俘虜中的青壯斬殺並挫骨揚灰,隻留下不足以為患的女人和小孩為奴隸。
這些野人的女人和小孩,與其說是財產,不如說隻是證明有過這麼一戰的證明,誰會要不能乾活的奴隸?
留下老弱婦孺,而沒有一起殺死他們,說明他是個仁慈的人。
看啊,多麼強大的人!
看啊,多麼高尚的人!
看啊,多麼完美的故事!
隻要是聽到這個故事的人,隻要是看到那些老弱病殘的俘虜(山鬼女)的人,隻要是拿回了他們遺失的珍貴貢物的人,誰會不稱讚一聲:
——這真是一位稱職的殷國“太子”呐。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確保他們能安全的跟隨王子的軍隊上路,獻出他們的車馬給王子使用,才更能表現出他們的尊敬和感激不是嗎?
如果連殷國太子都在走路的話,誰又敢乘車呢?如果不是這位王子替他們奪回失物,他們就算有車馬,又有什麼用呢?
有了這麼多使團跟隨,子昭又能怕什麼刺客呢?
就算是刺客背後的主人,也要考量看看這時候派人刺殺又被抓住後會造成什麼後果。
彆說外人了,甚至連不少龐人都對這個故事信以為真。
他們真的以為子昭是被殷王托付給母柳照顧的王子,所以才格外受到重用,甚至可以出入王女的帷幕之中。
那些因為子昭被阿好另眼相看的嫉妒和羨慕,也因為子昭身份的暴露而變得合理起來。
他們龐國的王女,果然也隻有殷國的王子才有資格並肩。
如果是衛龍知曉了真相,恐怕立刻就能看出這位龐國的王女在乾什麼——她在替這位王子立“人設”。
在輿論不發達,消息也不通暢的上古時代,信息的傳播主要還是靠口口相傳。
沒有知名度?以前沒聽說過?不怕,隻要名聲傳出去了,人們口中的王子是什麼樣子,他就是什麼樣子。
更彆提子昭的“賣相”實在是太好了,不賣都說不過去。
也無怪乎這個計劃順利的讓人咋舌。
隻是短短幾天,不但泗國開放了國境,在聽說王子率兵巡視領土後,周邊幾個國家也相繼開放了道路。
各懷心思的各路使團和使者從四麵八方爭相趕來,他們的信使日夜兼程的來到泗國,想在覲見新王之前,先拜見這位“太子”。
“我的衛隊已經跟著泗國的兵馬去牙穀押送‘戰利品’了,在他們帶著貢物返回泗國之前,王子您不能接見任何一個人,包括泗國人。”
阿好的餘光掃過子昭名義上的奴隸傅言,將他帶著擔憂的表情收入眼底,“我的理由很充分。身為保護您安全的將軍,我有理由為了您的安全,拒絕在這個防衛力量最薄弱的時候讓您見任何陌生人。”
“故事再好,口說無憑。當所有的人和東西進入泗城的時候,才是您該出麵的時候。”
她的“故事”再完美,子昭卻不完美。
在嚴格的阿好看來,子昭的儀態、習慣和口音,離一個完美的繼承人相差甚遠,可以說隻有其型而無其神。
所以才有了現在的“緊急培訓”。
“在此之前,我會竭儘全力的幫助您,讓您成為一名合格的‘太子’。”
但很多東西是沒辦法速成的。
“至少,看起來像。”
子昭摸了摸鼻子,繼續苦笑。
身份暴露了,就算了,還欠下了一屁/股債,他是一句話頂撞的話都不敢說。
“好的。”
“您不能說好的。您該說……罷了!”
阿好丟下手中的柳枝,認命地說,“多說多錯,不說不錯,在到達王都之前,您就儘量不要說話吧。不說話,反而能彰顯您的威嚴。”
子昭點了點頭。
“啟稟將軍,泗國的使者回來了,說明天早上戰利品和奴隸便能押送回城!”
“準備好了嗎?”
阿好看向子昭,眼神裡是他看不懂的光彩。
“您的第一次盛大亮相?”:,,,,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