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天幕的提醒,他還是會認為陛下心裡將他這個宰相放在了一個極重要的位置,他想保下一個人還是綽綽有餘的。
沒有天幕的提醒,他不會反思自己是否過於溺愛自己的孩子,是否過於縱容自己的手下,他隻會覺得誰能是完美的呢,有點小錯無傷大雅。
沒有天幕的提醒,按照他的性格,他的想法,他還是會一如天幕所說的一樣走那條老路。
可天幕來的太晚了啊……
安靜的宣政殿前,鎖鏈的聲音尤為洪亮。
“陛下,人已帶到。”
趙誨被那兩個士兵扔在了宣政殿台階下,連同他的贓物一起。
他兩手被拷住,身邊放的包裹開了個口,能看到裡麵閃閃發亮的金銀珠寶。
趙誨哆哆嗦嗦跪好,一雙眼睛卻不老實地四處尋找。
環視兩圈之後,他終於看到了他救命恩人,姚公的身影!
他像是看到了自己的救命稻草,手腳皆被鐵鏈拴住也不能影響他往上爬。
他邊爬邊喊:“姚公,姚公救我!姚公救我啊!”
李隆基麵無表情看著趙誨,像看一個跳梁小醜。
接著他將視線移到了姚崇的身上。
姚崇對趙誨的求救置若罔聞。
天幕既將這件未發生的事情說了出來,就是要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他既然認識了錯誤,那他便不會一錯再錯下去。
寵溺兒子,疏於約束手下,是他之過。
李隆基看明白了姚崇的態度,看也不看趙誨一眼,沉聲道:“杖責一百,流放嶺南。”
趙誨震驚。
天幕不是這樣說的啊,天幕說了,姚公會救他的,怎麼一切都變了呢?
他還想開口喊,被拉住他的士兵捂住了嘴,最終隻能發出不甘心的“嗚嗚”聲。
這聲音隨著他掙紮的聲影,越來越遠,最終宣政殿前,又恢複了安靜。
此時,姚崇對李隆基行了大禮,說出的話如一石激起千層浪。
“臣,姚崇,年老多病,處理政事力不從心,請求告老回鄉。望陛下恩準。”
宣政殿前的眾人都驚了。
這是要辭官?
請辭避位?
這可是百官之首,執掌紫微令的首席宰相啊?說不要就不要了?
如果天幕說的這趙誨之事發生了便罷
了,這還沒有發生,姚公也沒有為貪汙的小吏辯解,陛下還沒有心生不滿,一切都還沒有定數。
哪怕是陛下盛怒,再嚴重也不過是貶官罷了,哪裡需要請辭呢?
這會子還不抓緊跟陛下道個歉,說自己治下不力,請求賜罪,來換一個陛下回心轉意還等什麼呢?
張說也瞪直了眼睛。
這就要辭官了?
姚崇那樣一個喜歡權力,還總想排斥異己的人,這就請求辭官了?
真是活久見了,太稀奇了。
彆再搞什麼以退為進吧?
張說狐疑看著還沒有直起身子的姚崇,心裡狐疑。
李隆基正色看著姚崇。
他聽明白姚崇的意思了,他這不是以退為進。
他說的是,年老多病,告老回鄉。
而不是治下不力,請求辭官。
無所謂於此事在他心裡的態度,也無所謂是否能坐穩宰相的位置。
他的目的不在求得原諒,他是真的想辭官了。
李隆基沉默了。
這個還待謀劃之中的想法突然被實現了,有些令他猝不及防。
他久久看著跪在地上的姚崇,心裡悵然。
姚崇他雖排斥異己,將宰相之權牢牢把在手裡不願讓彆人分走一絲一毫,也並未約束好兒子和下人。
但他是個好宰相,開元之初,政局安定,姚崇他功不可沒。
李隆基沉默半晌,最終開口。
“準。”
姚崇笑了:“謝陛下。”
天幕裡的他被權力,被陛下的盛寵迷了心,晃了眼,猜錯了陛下的心。
然這最後一次,他還是猜對了。
姚崇與李隆基心如明鏡。
但宣政殿前的眾人像是腦袋套了麻布袋子。
什麼意思?
陛下同意了?
陛下瘋了吧,那是姚崇啊?
他沒犯什麼大錯,罪不至此啊?
怎麼他說辭官,陛下就給同意了呢?
【表麵上,姚崇被罷免是因為他的兩個兒子和手下貪汙,實實在在坑了他一筆,但這還有更深層的原因。李隆基什麼會揪著區區一個小吏貪汙的案子不放呢?因為這小吏是姚崇的人,他的目標不是這小吏,是姚崇。】
滿座嘩然。
陛下早有罷相之意!
【姚崇擔任中書令,雖然是有門下侍中與他的權力抗衡,但實際上,無論是盧懷慎還是之後的源乾曜,都無法與姚崇匹敵,他的權力在李隆基的默許下,真正達到了最大。也正是因為這最大的權力,姚崇能在開元之初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到最大,無論是治理蝗災、整頓吏治、還是罷黜功臣、將四王放於外地以加強皇權,姚崇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政策,並將政策實施到了最好。】
【姚崇的性格使得他是那個最合適的放在開元之初,安定政局的那個宰相。三年已過,朝堂安定,李隆基羽翼漸豐,此時的□□麵與李隆基最初登基的時候不同了。姚崇的性格不再適合繼續擔任宰相,他的曆史使命到這裡就已經完成了。】
天幕說完,姚崇心中的想法更是得到印證。
陛下早有罷相之意。
他是剛剛猜到的。
天幕的分析讓他看的更為透徹,最了解自己的人還是自己。
天幕說的對,他不適合繼續再當這個宰相了。
哪怕他得到了陛下的恩典,陛下心中全然無芥蒂讓他繼續擔任這個宰相,他也無法保證自己能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為陛下招賢納士的賢相。
到那時,他能得一個什麼名聲,就難說了。
姚崇雖心有不甘,但更多的還是坦然
。
他看著天幕,還想再聽到點什麼。
不知道後世對他的評價是什麼呢?
他排斥異己,縱容手下與兒子貪汙到底還是給他的宰相之路留下了汙點。
不知道史書會怎樣記載他,不知道後人會說些什麼。
姚崇心裡帶著忐忑。
【如何評價姚崇呢,他縱然有錯,但瑕不掩瑜。我認為百度百科的一句話已經將他擺在了最合適的位置。】
【姚崇,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並稱“唐朝四大賢相”。】
房玄齡和杜如晦!
那是太宗的左膀右臂啊!
姚崇眼角泛淚。
能得如此評價,他的仕途,他的人生,已然無憾了。
姚崇仰頭,淚眼讓他看不清畫麵,他隻覺得天幕熠熠光輝裡,似是要跑出一個盛唐了。
他是無緣得見盛唐之景,可總有人,能替他看到。
他執掌紫微令的使命已經完成了,他也到了古稀的年紀,人要服老,該是退場的時候了。
這紫微令,該給下一個更適合拿著它的人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