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教授有時候說話挺風趣的。
“難度很大,但是可以做到,就是熟能生巧的問題。”楊平很是自信地說。
旁邊幾十個醫生隻要聽清楚梁教授和楊平談話的,無不心裡一震。
這樣操作,不是大家想不到,而是不敢想,因為根本做不到。
有幾個博士老是在糾結全國最年輕的金刀獎究竟什麼水平。
比賽看的都是視頻,現在他們很想近距離看看楊平的手術操作。
這就像看泰森比賽,看電視與站在拳台旁邊看,觀感體驗完全不是一回事。
楊平這次與協和合作,肯定會做很多手術,但是手術大多是脊柱側彎的外固定架手術,這種手術因為含有很多創新,技術含量極高,為了方便普及,反而降低了手術操作難度,肯定沒有這台種三個全椎切除刺激。
這幾個博士聽到楊平提出了不同意見,都往前麵靠。
全國最年輕金刀獎的水平,難道可以做到這樣的神仙操作?
梁教授重複一遍自己的話,楊平不僅沒有更正自己的話,而且回答更加肯定,這說明楊平不是自說自話。
“你——在脊柱腫瘤中——使用過這種方法?效果怎麼樣?”梁教授對楊平的話,現在不敢隨便質疑,於是試探性地問。….
畢竟這個小夥子,不能當做正常人對待。
所以跟他交流時,思維得調整一下,要有點天馬行空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要開腦洞,腦洞開小了還不行,還要大一點,否則容易把天聊死。
也確實,人家都在聊做得到的事情,你一開口就是這種超級難度沒法實現的東西。
“經常使用,脊柱腫瘤的手術,我基本上是這種方法。”
這可是實話,楊平做脊柱腫瘤,不管是什麼旮旯死角,統統沿著假膜,帶著周圍一層幾毫米的正常組織分離出來,絕對不破一個小口,這樣手術效果最好,術後複發概率最低。
當時馮天成院士的上頸椎顱底腫瘤,那麼高風險的地方,也是這樣完整地切除腫瘤。
腰椎這個部位難度和風險也很大,但是相對上頸椎顱底還是要好一點吧,那裡可是上頸髓和延髓。
經常使用?
梁教授一時語噎,全場醫生一時喉嚨被堵住。
小夥子,不好意思,你把天徹底地聊死了。
頓時楊平的話有一種“何不食肉糜”的感覺。
梁教授一時接不上話,停頓許久,擠出幾個字:“經常——使用?椎間孔和椎弓根到處是死角,神經根也被包埋的,怎麼操作?”
“用激光刀來切,不過要對這個部位的解剖極為熟練,而且對腫瘤、腫瘤的假膜、正常組織的分辨要非常熟練,還需要很強的空間定位能力,要記住屏幕上這些圖片。”楊平就喜歡這種直來自去的交流,隻談學術,無需照顧對方的情緒。
“如果解剖空間大一點,我們可以使用導航設備來做,但是這種狹小複雜空間,導航設備也用不上,看得到,也操作不了。”胡國林教授很是無奈。
“不需要導航!”
楊平斬釘截鐵地說。
這次輪到胡國林教授噎住。
“你這樣做的案例多嗎?”
剛剛很有批判者氣質的博士問道。
“我每台脊柱腫瘤都是這樣操作的。”楊平回答他。
這個批判者也被噎住,沒話說。
誰開口誰就被噎住說不出話。
氣氛有點尷尬!
確實有點尬尷!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
梁教授摸摸下巴,眉頭緊鎖,擺手示意大家暫時不要提問,讓他好好想想,問題究竟在哪,為何溝通進行到這裡,如此艱難,難以繼續。
“金刀獎大賽時,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我那台上頸椎和顱底腫瘤手術,就是采用這種方法。”楊平隻好舉個大家熟悉的例子。
哦!
梁教授想起這台手術,終於找到問題的症結所在。
明顯這小夥子跟大家不在一個維度,降維打擊,梁教授還是明白這個概念。
梁教授仰頭,微微閉目,然後吐出一口氣說:“要不,你將這種方法教給大家,方便的話,最好這台手術你來做,演示給大家看。”
追著楊平問那麼多沒用,一方經常做,當做常規操作,一方從沒做到,認為不可能實現。
交流已經沒有意義,不如楊平來演示一下他的神操作。
梁教授肯定是相信楊平的,馮天成院士的手術就是鮮活的例子。
“可以呀!”
楊平爽快地回答,既然梁教授這麼信任自己,自己還饒彎子就沒意思。39314498.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