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放在以前,這種手術他一定會在係統手術室進行複製模擬,但是現在他不會這樣做,也不需要這樣做。
現在一次模擬手術,需要消耗係統積分百分之六十,這種消耗無疑一種積分自殺,所以根本承受不起這種消耗。
再說楊平不能長期依賴係統,係統隻是工具,利用工具提升自己的水平才是正道,臨時抱佛腳的事情儘量少做,除非迫不得已。
方主任趕早,帶著自己的師兄,還有幾個博士急匆匆地來到手術室,幾人一番簡短的介紹與寒暄,各自進入狀態。
大家都是醫生,在手術室這種地方,相互交流非常簡單,手術才是主要話題,史主任跟楊平握手後,立刻也走到閱片器前開始閱片。
大家都雙手抱在胸前,擠到一起看片子,史主任說:“八個器官,手術時間恐怕很長,要十個小時吧,你們人手有點單薄呀,要不要我幫忙搭把手。”
史主任也是比較純粹的學者,沒有那麼多彎彎道道,主動提出幫忙。
“沒事,人手夠了。”
楊平也是直來直去。
“先拿肝還是胰腺?”
史主任問道。
“你看,腫瘤組織是連續的,在腹腔裡不是很好分,容易引起汙染,所以我不打算切斷它,而是打算把這些腫瘤組織和八個器官一次全部拿出來,這樣可以保證腫瘤的完整性,減少汙染。”楊平站在閱片器麵前說。
八個器官一次全部拿出來,史主任被這話雷到暈頭暈腦,年輕人這麼霸氣的?
離體切除,在理論上有兩個方法,一種是分步離體,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器官,一個器官一個器官地切除與安裝,器官離體後有時限,超過一定時間就會壞死,即使有保護液保護,也是離體時間越短越好,所以分步離體可以保證。
另一種方法,一次性將兩個器官和腫瘤完全拿出來,這個方法無疑增加器官離體時間,增加手術風險,所以這隻是理論上存在的方法,現實中不可能用這種方法。
但是第二種方法也不是一無是處,它有一個巨大的優點,那就是不分割腫瘤,將腫瘤儘量整塊拿出,這樣可以減少腫瘤細胞的播散風險,也可以保證一些器官與器官之間的某些連接。
反正人已經來了,看看年輕人怎麼做的,其實史主任見到楊平真人還是第一次,以前都是聞其名不見其人。
梁胖子那邊的麻醉已經弄好,現在胖子正和空姐交往密切,心情特彆舒暢,麻醉速度也明顯快了很多,宋子墨帶著大家開始給病人擺體位。
擺好體位,大家開始刷手。
普外科的醫生聽說這邊有腫瘤離體切除的手術,大家都想學習學習,所以不請自來,熙熙攘攘,手術室擠滿了人,大家都比較自覺,自動保持與手術台及器械台的距離,以免造成汙染。
其實,現在很多科室的年輕博士,都開始私下拉關係,有的找宋子墨,有的找徐誌良,還有找小五張林,希望可以調來外科研究所工作幾年,他們都意識到外科研究所的工作經曆對職業生涯的影響,如果隻是現在這樣抽空過來,學習不係統,也隻能看一看,沒有動手的機會。
醫院領導層也看到這種趨勢,本來醫院就有這種打算,現在民意這麼明顯,夏院長就打算搞一個全院的大考試,凡是願意去外科研究所的醫生都可以報名,以考試成績來定名次,然後依據名次錄取,暫時每個科室隻給一個名額,這就是夏院長的培養計劃。
他準備用幾年時間培養出一批優秀的骨乾醫生,這一批人說白了以後就是未來的科主任,所以大家拚命準備考試,希望自己可以進入綜合外科,就連很多年輕的科主任都積極準備,一些年齡大的科主任不太不願意去湊這個熱鬨,跟一幫年輕人去搶名額,顯得有點不太好。
消毒鋪單,手術按照正常的流程走。
圍著手術台也看不到什麼,所以大家都圍著屏幕,看術區的同步視頻比直接看手術台要好很多。
史主任是大佬,方主任也是三博醫院的院內大佬,以他們為中心,一個分層的扇形展開,前麵就是一塊液晶屏幕,站在最後一排的把腳踏都搬出來,站在腳踏上,視野相對開闊很多。
楊平也已經刷手上台,動刀前的最後一次術前核對完成。
患者取仰臥位,切口s形切口,是從右上腋前線跨過中線到左下的腋前線,這種手術的切口在教科書上是沒有的,也沒有先例可以參考,完全憑借主刀醫生依據手術的具體的情況來設計。
手術切口的設計必須滿足兩個基本條件:顯露與安全,也就是在安全的前提下達到顯露手術目標的目的。
這種s形切口可以保證八個器官得到良好的顯露,順利的拿出來,然後再放回去時候,能夠方便自體移植。
史主任站起來,離開屏幕前,他一個人走到手術台邊上去看,他想近距離看看楊平做手術,涉及八個器官的離體切除,這可不是一般手術。
空出來的位置,大家誰也不敢往前麵擠,因為史主任隨時會回來。
史主任繞一圈,其他人都聚集在屏幕前,所以他隨便可以挑選觀摩位置,他挑一個絕佳的觀摩位置站定,自己個子比較高,所以視野非常開闊。
一刀流的切皮給他帶來巨大的震撼,一刀劃過,居然一次到位,皮膚全層切開,皮下脂肪組織立刻暴露出來,整個過程絕對絲滑流暢。
淺筋膜、深筋膜、肌肉——刀一層一層地切進去。
ps:居然忘記打標題,算了,標題隻是一個符號而已。謝謝大家!,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