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農誌溫趁機問道:“楊教授,術後還需要進行靶向治療嗎?”
楊平說:“從常規來判斷,不需要,但是我必須要看到病理報告,有了病理報告,我才知道腫瘤的具體分型分期,這樣我們才能準確判斷病情,精確地製定治療方案,現在沒有病理報告,我們根本沒辦法對病情做出判斷,所以你最好是能夠拿到病理報告。”
“楊教授,麻煩你再幫我們看看,肝臟上麵的囊腫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嗎?”農誌溫抓住機會,把問題全部提出來。
肝臟囊腫?
楊平剛剛看病曆資料的時候,確實,肝臟上麵有一個囊腫,但是這種囊腫一般沒什麼大問題,所以他也沒有重點關注。
“影像片子帶來沒?”楊平問道。
“帶來了,全部帶來了!”
農誌溫立刻拿出一個又大又厚的袋子,裡麵的片子很多,是他父親這幾年所有做過的所有影像學檢查。
這麼多片子,農誌溫也不懂,反正全部放在一起,每次看病都提過去給醫生看。
“沒關係,我慢慢看。”
楊平讓農誌溫把片子拿到閱片燈旁邊,然後把所有影像圖片一張一張放閱片燈上過一遍,依據檢查類型和日期進行分類排序,有些片子因為時間久遠,圖像已經出現溶解模糊。
大概花了十幾分鐘,楊平才把這些片子整理好,整理好之後,他開始按照時間順序,一張一張地閱片。
肝臟這個部位不僅做了彩超,而且做過ct和增強ct,全身的pet-ct也有這個部位的圖像。
從第一張顯示肝臟的圖片開始,肝臟上是有一個腫物,當時提示占位性病變,考慮肝臟囊腫機化,後麵一係列的關於肝臟的圖片,腫物一直沒有變化。
雖然不敢100%確定,但是從影像圖片基本可以確定,這是一個囊腫,而且是一個機化的囊腫,根本無需手術治療,隻需每半年到一年複查一次彩超即可。
楊平將自己的意見告訴農誌溫。
“不需要手術?那如果萬一是惡性腫瘤怎麼辦?”農誌溫很直率。
楊平與患者溝通也是直來直去,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是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接近於零!”
楊平的的回答非常肯定。
“我明白你的意思,楊教授,如果想積極治療,是不是應該手術呢?”
農誌溫還想進一步了解。
楊平的意見十分明確:“這個肝臟囊腫根本沒有手術指征,手術是我們醫生治療疾病的工具,它是一把雙刃劍,我們不能濫用,有些病必須手術,有些病可手術可不手術,有些病完全不用手術。你父親的這個肝臟囊腫,從醫學上來說,完全不用手術。”
這個說法與錢主任的說法大相徑庭,錢主任不僅建議手術,而且建議進行機器人手術,他說:機器人手術更能精準徹底切除腫瘤,這樣術後的效果最好,也最讓人放心。普通手術沒法精準徹底切除腫瘤,可能會有腫物的殘留,一旦是不好的東西,殘留將非常麻煩,斬草不除根,以後一定會春風吹又生。
兩邊都說的都很有道理,究竟怎麼辦呢?農誌溫現在十分疑惑。
三博醫院的意見非常清晰,沒有半點含糊,而且農誌溫從直覺判斷,楊教授非常自信,與一般醫生完全不同。
錢主任的意見好像也很有道理,萬一真的是不好的東西呢,萬一呢?如果因為這十萬塊錢耽誤病情,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正如錢主任所說,父親才五十多歲。
每一個病人都有本能的求生欲望,同時會伴生恐懼、渴望和幻想,大行其道的各路騙子也是抓住病人的心理進行行騙。
“你回去考慮一下吧,不要再去折騰,我們醫院和楊教授的口碑,你可以去打聽打聽。”方主任叮囑農誌溫。
農誌溫也是滿腦子疑惑地提著一大袋資料離開三博醫院,他這一趟跑得很值,至少聽到不一樣的意見。
待農誌溫走後,方主任向楊平請教:“這個手術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
在方主任的印象裡,楊平是無所不能的。
楊平剛剛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喉返神經修複的難題呢?剛剛的思考也有一定的眉目:
“我們可以直接將喉返神經斷端從頭臂乾下方逆行解剖至迷走神經,在頸動脈後方與喉處喉返神經吻合。”
方主任聽後有點迷糊,他一下沒有聽得太懂。
楊平邊畫圖邊解釋給他聽:“其實道理非常簡單,就是通過改道來解決距離的問題,神經的起點是a,鎖骨下動脈這裡神經經過點為b,神經的終點是c,正常的路徑是從a出發,繞到鎖骨下動脈b點,再到喉嚨的c點,abc段經常因腫瘤侵犯需要節段性切除,神經切除後就會出現缺損,缺損一單太長,傳統的方法是找其它神經來橋接,或者進行神經移位,就像電線的橋接,或者從其它房間再接一根電線。”
“這些方法對這個病人行不通,橋接的距離太遠,如果從其他房間接一根電線,現在其它房間的電線也很緊張,一時找不到合適的。
“怎麼辦?”
“我們直接將現有的電線不再繞b點,而是改道直接接到c點,來完成ac兩點之間通電,我剛剛計算過距離,按照神經生長和恢複的速度,患者如果用這種方法,大概半年時間可以獲得明顯的恢複。”
楊平一邊說,一邊在a4紙上畫圖,他畫出了頸部的解剖圖。
表達解剖與手術,圖畫才是最好的方法,語言表達會顯得蒼白無力。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
方主任借助楊平繪的圖畫,瞬間明白剛剛楊平所講的內容,剛剛隻是語言描敘的時候,方主任還有點似懂非懂,現在完全明白。
“聰明!準確的說是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楊平誇獎。
臥槽,這不是小學數學問題嗎?還誇獎我,難道在楊教授眼裡,我隻是小學水平?
不過這個簡單的數學公理用在這裡,居然產生起效,催生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新術式。
“你會畫解剖圖嗎?”楊平問還在盯著圖畫的方主任。
方主任搖搖頭。
“這可不行,你必須學會畫圖。”
畫圖是外科研究所醫生的基本功,李民醫生作為基層醫生,也已經掌握醫學繪圖技術。
方主任老臉一紅:“我可以學,我馬上學,我很快就能夠學會的。”
“嗯,你用三個月時間把醫學繪圖學會,包括係統解剖,局部解剖,橫斷解剖、手術入路解剖四大塊,沒有問題吧?”
楊平覺得方主任如果真的想提高,必須係統地進行學習。
“保證做到!”
方主任心裡十分激動,這是正式入夥了嗎?
ps:關於本章喉返神經修複的新術式說明:該術式是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外科嵇慶海教授和王玉龍教授的傑作,論文發表在《head & neck》,該術式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提高了我國頭頸外科在世界上的學術地位,向兩位教授致敬!,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