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沔水登船通涼荊,張玄隱居憂邊將(2 / 2)

三國驍雄韓遂 姚戎 4784 字 10個月前

最巧合的是皇甫規謀得弘農太守一職,不知與張奐在弘農是否有關,不過弘農郡郡治在弘農縣,不在華陰縣。

目前邊關主將大都是涼州三明的老部下,如夏育、田晏等,大都是自年輕從軍靠軍功一步步走來的,然未必是淵學之士也。

護烏桓校尉夏育、護羌校尉田晏,以及從揚州刺史轉任匈奴中郎將的臧旻、度遼將軍郭騫,是皇帝當今依重的四員邊境大將。

臧旻非軍界人士,隻是平叛許昭有功而調任邊將。張奐的兩員得力屬將尹端和董卓都已被排出軍界,尹端入左校勞作,董卓進袁府任文官。皇甫規門下則未出名將,或家族後繼有武將人才。僅段熲得力屬將夏育、田晏尚在挑大梁。”

張玄對韓遂視以讚許的目光。張常道:“未曾想韓公子如此通曉天下事,臧旻調任邊將多少與其早年任過幽州漁陽郡雍奴縣縣令有關,但畢竟是一直做文官,武略恐怕不足。郭騫也是文官出生,臧旻和郭騫年齡都偏大,邊境依仗臧旻、郭騫、夏育、田晏四人實難遇料。況且四人之文韜武略與涼州三明相去甚遠,朝廷應選拔更有才乾的新秀將才。”韓遂一臉茫然地點著頭。

張宏在一旁插嘴道:“那個董卓在吾蜀郡的任過三年蜀郡北部都尉,吾服役那兩年就是在其屬下,故對此人了解頗多。這人和蜀郡北部的羌、氐各部落關係處的十分融洽,三年任內所轄北部區內三道二縣大治,而被吏部評為優等,從都尉升遷為校尉去了西域任西域戊己校尉,聽說此職與西域長史共管西域十幾個藩國。此人在涼州、並州、幽州做過張奐的軍司馬,在並州做過雁門郡廣武令,在西域做過西域戊己校尉、加上在吾益州做過蜀郡北部都尉,做全了涼、並、幽、益、西域五地,現又投司徒袁隗做司徒掾吏,等於從張奐門下轉到袁家門下。以袁家的威望,袁家一但舉薦,董卓必得朝廷重用。”

韓遂盛讚道:“張公子這番議論當今無人能及,儘顯公子之才,公子應出仕為官。”張宏笑而不語,聽到誇獎頗為得意。

張彤道:“益州大族數百家,又有文學苑,可謂人才濟濟。每年舉孝廉、方正等名額有限,各族子弟都在排隊,吾家還不知排到哪年。”

對於董卓如何轉到袁氏門下,韓遂一直沒想通。聽眾人這麼一說,再把這兩年的事和袁琇的信串起來,韓遂突然有所頓悟,心想:“可以做個猜想:董卓前年從西域戊己校尉失職後去了弘農華陰張奐家訴苦。

張奐僅有兩員愛將董卓和尹端。尹端被判入左校勞改,這輩子算是完蛋了。現隻剩董卓,張奐絕不會撒手不管。

第一步,張奐或許會去找鄰居華陰楊家,不過張奐也可能不會去直接做,或委托二子去。楊家可以通過去年嫁給楊彪的袁琇這層關係把董卓介紹給袁隗。

第二步,張奐去找弘農太守皇甫規,皇甫規把董卓介紹給選部郎梁鵠,梁鵠與皇甫規同為安定郡人,加上張奐二子張芝、張昶與梁鵠為書法友這層關係。梁鵠的八分隸書甲天下。

第三步,在司徒袁隗、光祿大夫楊賜、弘農太守皇甫規三人的鼎力推薦下,梁冀家族的梁鵠恰在去年從選部郎出任了吏部尚書這個要害署府。

第四步,梁鵠安排董卓暫進袁隗司徒府做掾吏過渡一下,做為交換,升遷議郎楊彪為侍中。

結果,張奐保住愛將董卓;皇甫規把同鄉梁鵠推到要害署府;楊家楊彪升為皇帝身邊的人;袁隗得收掌吏部的梁鵠、軍界背景的董卓、楊家女婿成皇帝侍中楊彪三人。四家皆大歡喜。

不過,張、楊、袁三大家族錯綜複雜,董卓從張奐一家的門徒變成三家的了。打打殺殺慣了的董卓能否擺平和三家的微妙關係?稍有不慎俱全得罪矣。

又據說桓帝時董卓最初是由時任並州刺史的段熲推薦入公府為羽林郎的。”不過這個推測太過詭異,涉及三大家族,韓遂是不會說出來的。

張常道:“大漢邊將儘出自涼州和河北並州、冀州、幽州。可惜吾蜀地未為朝廷輸出鎮守邊關的知名武將,不知整個南方可否有新秀?”

韓遂道:“仲文問的好,吾想起臧旻任揚州刺史剿滅許昭叛亂時帶出兩個後起之秀,吳郡孫堅和會稽朱儁。”

張常問:“兩人現任何職?”韓遂答道:“朱儁蘭陵縣令、孫堅鹽瀆縣丞。”張常流露出蔑視,勉強回道:“有臧旻在,或許兩人有前途。”。韓遂也不好多說。坐首座的張玄在認真在聽韓遂說。

中午用完餐,張常回犍為武陽。送走張常,成都五家才陸續來到張府。,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