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春節農曆一月一日/公元198年1月26日到了,韓遂返回祖厲,與家人團聚數日。
初五前往雍州武威郡姑臧縣縣城,首先拜訪雍州刺史邯鄲商。
邯鄲商畢竟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刺史,加上韓家財力支持,刺史府已配齊官吏,將雍州各郡和邊防治理的太平無事。
韓遂表示在朝廷無力提供刺史府俸祿和雜支費的年月裡,韓家會持續支持。
次日,韓遂拜見武威太守張雅,實為張雅妹妹的夫君韓胤之事故而來。
上年韓胤為袁術出使呂布,被呂布送往許縣,被曹操所殺。
韓胤妻張雅妹妹張酈、女韓蕊等家眷及家丁三百餘口,現仍在壽春。韓胤子韓晏在孫策地盤的會稽郡永寧縣任縣長。
鑒於袁術所轄的淮南旱災、蝗災、兵災連續不斷,而孫策兵勢強盛,韓遂打算派人去聯絡張酈,一旦壽春出危局,可退往孫策所轄的丹陽郡茅山或會稽郡永寧縣,投靠孫策。
如要退回涼州,可從揚州出發,穿過交州、益州返回,但路途遙遠,韓胤的家眷、家丁未必能吃得了這番苦,不到萬不得已不走這條路。
張雅讚同妹妹速去永寧縣投靠其子韓晏頗為安妥。
二人達成共識,均認為韓、張兩家有一支脈留在孫策領地是明智之舉。
韓遂回到金城郡,走訪允吾,探望在郭憲療部醫治的傷兵。
恰聯軍探部總管韓橋在允吾,韓遂帶著韓橋接著去走訪狄道,分彆拜見竇統和代理隴西太守李參。
竇賓長子竇速侯、次子竇回題、韓尚到狄道塢堡外迎接韓遂、韓橋等入堡。
竇統妻雅飴扶著竇統從內室出來到大廳見韓遂。
自從韓豐死後,韓尚接替韓豐出任狄道校尉部校尉。
夫君死後,韓豐妻竇瓊英留在茅山未歸,接替張薑子出任茅山天師道道觀第二任主持。
為了向並州朔方郡黃河以西的蒲頭部落增兵,韓遂邀請鮮卑索頭部落首領拓跋詰汾和狄道沒鹿回部落首領竇統向蒲頭劃出的北部各移民一萬口。
竇統子竇賓為此事去竇統嶽父日律部落調出一萬人算作沒鹿回部落人口,向蒲頭部落領地北部遷移。
索頭部落的一萬移民在拓跋詰汾長子禿發匹孤、禿發匹孤子禿發壽闐tián等帶領下,也已帶著羊群,通過北地郡廉縣,向蒲頭部落領地北部緩慢移動,邊放牧邊遷移。
竇統透露,沒鹿回部落的遷移方式與此相同。
武威太守張雅已得到聯軍通知,命廉縣守軍放行索頭部落。
竇賓一走數月,狄道的農忙等所有事務都重新堆到竇統身上。竇統已年近七十三歲,而長孫竇速侯才十二歲,次孫竇回題十歲。
竇統向韓遂訴苦,近幾個月倍感疲憊,隻盼子竇賓能早日返回。
要不是自己年老體弱,竇統真想舉家遷去,與竇賓彙合。
除了竇賓,沒鹿回部在蒲頭部落領地北部的一萬人沒有合適的人統領,其中二千部落兵還需訓練和抵禦步度根。
竇統愁竇賓返回後,那裡恐生大亂,也擔心禿發匹孤吞並自家部落人口。
韓遂請竇統大放寬心,即刻派人去給蒲頭和朔方太守韓棕送信,設法多方保護沒鹿回部落。
次日早晨,竇統未醒,韓遂、韓橋起身用完早餐,告彆雅飴、韓尚,前往狄道城拜訪隴西太守李參。
李參孫李磊和李方到城外十裡迎接。
恰巧隴西郡十個漢望族族長都在酒樓參加李參每年正月招待族長的宴席,李參命暫停宴席,一起到太守府來見韓遂。
十位族長分彆是狄道縣李氏李荃、狄道縣辛氏族長辛端、狄道封氏族長封旻、安故縣甄氏族長甄烈、首陽縣上官氏族長上官資、鄣縣李氏族長李撫、襄武縣彭氏族長彭霍、臨洮縣董氏族長董安、臨洮縣馬氏族長馬宜、氐道縣牛氏族長牛滔。
各家族輪流彙報自家的經營情況和李參太守給予的幫助。
韓遂盛讚李參治理隴西郡有方,各方勢力、望族、部落相安無事。
狄道封氏族長封旻稱本家青牛方士封衡雲遊四方剛返回家鄉,世人盛傳“西封衡,東華佗”。
韓遂想起上次見封旻,提及此人,立刻讓封旻約見封衡。
下午,韓遂、韓橋二人在封家宅廳見到封衡。封旻做陪,講述封衡的傳聞趣事。封衡隻在一旁微笑傾聽。
封衡,字君達,精通老莊之學,善醫藥、針灸,著有《容成養氣術、《靈寶衛生經、《墨隱形法。
封衡已八十二歲,韓遂驚歎其仍是童顏黑發。
封衡遊走天下,選定隴西郡首陽縣鳥鼠同穴山渭源縣鳥鼠山做為道、醫修煉住所,隻偶爾返回家鄉狄道。
上山采藥、崖洞研醫、精製良藥。腰掛竹藥管,跨下青牛,免費丹丸或金針刺穴救治疾民,首陽縣及周邊當地漢羌民譽為隴上醫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