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用人之爭(2 / 2)

朝廷取仕用人來自科舉,而科舉多為通曉四書五經的讀書人,自然對河道治理一竅不通。溫如玉擔心,貿然任用進士進入河部會引發洪災,因此河部官員任命一直都是溫如玉做主,而此舉也徹底得罪了禮部和吏部官員。

人家禮部選出來的進士你不用,人家吏部選拔上來的官員你也不用,你溫如玉把河部當做自己的後花園,想用誰就用誰嗎?

溫如玉在杭州段巡查時遇到一個叫做項怯的年輕河道小吏,此人也是文武雙全,還出身於江湖,通曉水文暗流與氣象觀測。溫如玉考察後發現,項怯文采出眾,隻因杭州文人才子眾多,且每年取材名額有限,這才被迫放棄了科舉這條路。

溫如玉對項怯非常欣賞,將其收為徒弟傾囊相助,並且挑選了一條參加科舉的捷徑,即入太學院。

太學院是聖漢朝為了幫助士族出身的學子參加科舉的一條跳過鄉試的道路,士族人家每五年有一個進入太學院的名額。溫家人都是記憶力出眾,極少用到太學院名額,因此項怯便得以入太學院就讀。

永定十二年,項怯參加科舉考試,取得地榜五十二名的成績,被溫如玉召入河部為官,引得同僚們一陣嫉妒。項怯被派到了最危險的江州段考察,隨後寫下了江州河道治理報告,溫如玉大感欣慰,便任命項怯為河部江州段巡案,其晉升速度之快更是讓吏部大為不滿。

永定十四年五月,顧雍病逝,溫如玉也察覺身體不適,請辭歸因,臨行之前對宰相栗成功交代,龍河水患之重在於江州,江州水患之重在於金定府,一旦金定河堤有失,則龍河水將傾瀉於江州,或導致江州民變。

溫如玉告病還鄉,皇後甚至讓禦林軍統領李沅著八馬華蓋之禮送溫如玉回徐州故鄉養病,溫家得以風光無限,日後也成為徐州士族大家。

在溫如玉卸任後,栗成功委任何以時為河部左侍郎,這何以時是一個見風使舵的好手,知道栗成功不喜歡溫如玉,尤其是溫如玉寧可將河部官員空缺下來,也不隨意任命官員,導致許多河部官員工作勞累成疾。而且,溫如玉不允許吏部隨意調配官員,這不是斷了人家財路了嗎?於是在何以時擔任河部左侍郎後,便向栗成功表忠心,希望栗成功推薦治河能手。

而栗成功為了平息吏部禮部憤怒,便讓吏部與河部協商,於是何以時便開始大肆買官賣官的行為。

項怯對於吏部派來的不懂河道治理的官員大家訓斥,何以時便以項怯不懂團結同僚為借口,將其調往益州治理河道去了。

溫如玉得知項怯被趕走後,氣得吐血不已,憤怒地說:“何以時弄權之人,如何治理得了河道,尤其是江州河道牽一發而動全身,一旦失誤洪害中原啊。”但溫如玉已經離開朝堂,他的話自然無人相信,而後黨眾人多集中在軍隊中,文官極少,溫如玉的話石沉大海。

何以時根本不懂得治理水患,反倒醉心於羅織術,將溫如玉提攜的能乾官員或免職或調離,提攜或委任自己的同門學子,進一步控製了河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