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長時間裡,吏員、書手和算手等都是政府基層部門的辦事員,有時候把他們合稱“吏書”。
這些人可能連“編製”都不一定有,但他們絕對是各級衙門的核心。
對於一個縣的人口、賦稅等等信息,吏書們可能比縣令知道得還清楚,所以他們對於政府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
對於這些吏書,林浩文、艦上的主要軍官以及剛剛收編的義軍主要領袖如張廣、董方遠等經過商議,決定除了有明顯劣跡或者犯過罪的,其餘暫時全部任用。
這樣,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恢複基層行政職能。
然後,知府、知縣乃至登萊巡撫等機構全部撤銷,其職能暫時收歸登州軍管會,日後再行調整。
是的,這時候登州軍管會已經成立了,主要成員包括林浩文、洪寬等一眾驅逐艦軍官,還有張廣、董方遠等義軍首領。
此時,院子裡的吏員、書算以及衙門的普通差役們一陣歡呼。
本來都準備收拾收拾過下輩子了,誰知道“天兵”不僅不殺他們,還要繼續任用他們,所有人都不是一般的興奮。
“天兵威武!”
“林大帥萬歲!”
“我等願為林大帥效犬馬之勞!”
“林大帥萬歲!我願誓死追隨林大帥,肝腦塗地!林大帥萬歲!”
……
“好了好了!”軍官拿著擴音喇叭大聲製止人群的呼喊,但呼喊聲還是持續了很長時間。
府衙正廳裡的林浩文自然也聽到了外麵山呼海嘯的“林大帥萬歲”,對此他也隻能無奈地搖搖頭。
“大帥”這個稱謂,林浩文一開始是拒絕的,他也從來沒想過自己封自己一個什麼大元帥。
但轉念一想,日後他們還要打造新的軍隊,建立新的國家,以“艦長”的身份統帥千軍萬馬,多少有些不妥。
再者,林浩文自己可以不在乎虛名,但手下的人卻不能不封賞,特彆是那些這個時代新招降的部隊,該封官就要封官,該獎賞就要獎賞。
林浩文隻是個驅逐艦艦長,放到明末清初,估計連參將都到不了。這樣還怎麼給彆人封官?
所以,最後林浩文還是認下了這個大元帥。
同時,驅逐艦上其他軍官也都臨時按照明代的稱謂得到了提拔,如“大將軍”“總兵官”“都督”“總督”之類的。
不過這些都是暫時的,隻是為了方便剛剛收編的部隊理解東海義軍的指揮係統。
林浩文打算等隊伍徹底在登州站穩腳跟,馬上改革軍製,正式實行現代軍銜製。
現代的軍銜製,可以大致將軍人分成兩類,也就是軍官和士兵。
軍官分為將官、校官和尉官,士兵則包含普通士兵和士官。
軍銜和職務雖然有區彆,但東海義軍的所有軍人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軍官中,將官包括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這些屬於高級軍官,也就是將軍。
校官包括大校、上校、中校、少校,這些屬於中級軍官。
尉官包括上尉、中尉、少尉,這些屬於基層軍官。
最高軍銜元帥,目前隻打算授予林浩文一個人。
往下是大將,林浩文計劃暫時隻授予驅逐艦上的軍官。未來數年後,如有必要,再放開授予。
上將以下,可以根據戰功和其他因素,授予符合資格的軍人,但是要嚴格控製將官的比例,注意提升士官和基層軍官的比重。
士兵序列中包含士官、上等兵和列兵。
上等兵和列兵屬於普通士兵,士官則授予富有經驗的老兵。
不論是現代戰爭還是古代戰爭,老兵的經驗都是寶貴的財富,一個資深士官在戰爭中的作用,很可能超過一個下級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