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登州造船廠(2 / 2)

不過嘛,製造整船的合格鋼材弄不出來,還有一個退而求其次的辦法,那就是鐵包木船。

這種鐵包木的船,介於木船和全鋼製船之間,顧名思義,就是用鐵皮外殼包住木頭造出的船。

不過提到這種船,大家似乎都很陌生,好像沒有什麼印象。

這也很正常,因為這種船出現的時間太短了,非常迅速就退出了曆史舞台,有些鐵包木的船甚至還沒有完工,就被宣布退役拆解。

原因很簡單憾,因為它迅速就過時了,被全鋼製船取代。

沒辦法,工業革命後人類社會的發展速度太快了,幾年的變化,可能比工業革命前幾百年的變化還要大。

其實,近代之後東方和西方的所謂差距,就是源於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之前,東西方的文明水平基本是差不多的,並沒有代差,甚至東方在某些方麵還要優於西方。

扯遠了。對於現在的東海義軍和登州船廠來說,鐵包木的船是最合適的選擇。

這種船對於鋼材的要求沒有那麼苛刻,鐵的表麵隻需要刷防鏽漆或者做一些氧化防鏽手段即可。

這種鐵包木船的船體強度要大於純木船,船也可以造得更大,後期如果要加裝蒸汽動力設備,或者裝備大威力艦炮,也都沒問題。

更重要的是,船體包著一層鐵,防禦力也更強,完全可以成為這個時代的海上裝甲車。

在登州船廠臨時搭建的會議室裡,林浩文和他任命的船廠的代理廠長,也是驅逐艦的副航海長魏廣龍,正在交流想法。

同時參會的還有驅逐艦其他一些技術軍官,以及登萊本地幾名經驗豐富的老船匠。

最後,大家都同意了林浩文提出的鐵包木船方案。當天,魏廣龍就帶領部下幾名船舶專業出身的技術人員開始了鐵包木船的設計。

魏廣龍向林浩文保證,三個月內,船廠就可以下水一艘排水量500噸的鐵包木船。

魏廣龍作為驅逐艦的副航海長,是個相當靠譜且穩重的人,他說三個月,那估計隻會提前。

林浩文也很信任魏廣龍,沒有做過多乾預,討論完船廠未來一段時間的技術路線後,就帶著人離開了。

當然,不論怎樣,鐵包木船都是權宜之計,未來他們還是要生產全鋼製的船。

這就需要基礎的鋼鐵工業。為此,林浩文已經安排艦上幾名軍官帶領登州萊州最優秀的鐵匠,建設鋼鐵廠了。

這幾名軍官都不是學鋼鐵的,但是沒關係,驅逐艦的閱覽室裡,有一個超大的電子資料庫,裡麵能找到完整的煉鋼方法,包括基礎原理、設備組成、材料配比等等。

這個電子資料庫,是林浩文當初玩遊戲的時候,一時心血來潮設定的,有幾十個t的容量,包羅萬象,從文學藝術到政治曆史再到科技工業,什麼都有。

林浩文當時設定這個東西純粹是閒的,結果沒想到歪打正著,在他穿越後派上了大用場。

在這些資料的指導下,林浩文相信,他們一定可以冶煉出符合要求的鋼材,建立初步的鋼鐵工業。

林浩文從登州船廠出來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但他沒有停頓,馬不停蹄地前往下一個地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