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是一種通了電就能轉的機器,把電能轉變為機械能。發電機則是反過來,需要外力去帶動它,然後它來發電。
這兩種機器的內部構造有些許不同,但基礎原理都一樣,初中物理書上就有,基礎結構都是一個磁體加上一個導線圈。
發電機是在磁場中推動線圈轉動,切割磁感線產生電流。電機是在磁場中通電,形成安培力,推動線圈轉動,一正一反。
在21世紀,電機和發電機到處都是,組裝電機的材料也很容易就能買到。
但是在幾百年前的明末,事情可就沒那麼簡單了。現在的華夏彆說世界工廠了,連基礎工業都沒有。
也就是說,電機和發電機中需要用到的零件全部都要自己造。
現代電機和發電機中的很多構件都是塑料,而塑料的生產需要強大的化學工業,一些原料還需要從石油中煉化提取。
現在登萊地區的化學工業才剛剛起步,勉強能夠製造硫酸、硝酸、燒堿等基礎物質。至於石油煉化水平,也處在絕對的初級階段,能搞出船用的重油和滑油就不錯了,不能指望太多。
所以,必須找到其他替代材料。
這時候的登州,倒是能找到一些天然樹脂,但是量很少,而且價格也不便宜。所以,電機的很多材料還是木製的。
導線的製作,工廠找到了登萊地區最好的煉銅作坊,還有最好的銅匠,經過無數試驗,終於拉出了符合要求的銅絲。
有了銅絲,工廠使用清漆,反複刷在銅絲上,而後經過多輪試驗,調整工藝,最終生產出了符合要求的電機導線。
此外,發電機中還有另一個重要構件就是磁鐵。
這個東西可以用天然磁石替代,現在倒是不難搞到,經過簡單的切割加工後,就可以使用了。
隻是天然磁石的磁場不穩定,導致發出的電,電壓電流也不穩定。光是給林浩文演示的時候,電機就停機了三次,完全達不到使用標準。
比起已經可以投入使用的蒸汽機,動力設備廠生產的電機和發電機那是差遠了。當然這不能怪工廠,目前的基礎工業水平決定了電機這種東西就很難做好。
但有總比沒有好,林浩文也多次說過,先解決有無問題,再想辦法提升質量。還是那句話,不能急,事情必須一步一步地做。
林浩文離開動力設備廠的時候,已是滿天繁星。
“艦長,還去彆的地方嗎?”林浩文的通信員問。
“不了,太晚了,回宿舍吧!”林浩文說道。
林浩文說的宿舍,就在軍管會的後麵。
登州軍管會就是原來的登萊巡撫公署,公署很大,安置完軍管會各個辦事機構後,還留下了大量空置的房屋。
所以林浩文下令,把空置的房屋改造成了宿舍區,軍管會的工作人員,包括他、洪寬以及驅逐艦各軍官、士官等在內,都暫時住在軍管會的宿舍區。
宿舍區中,林浩文的房間基本是按照驅逐艦的艦長室一比一還原的,除了窗戶不是舷窗以外,其他彆無二致,林浩文住在裡麵沒有任何陌生感。
不過算一算,每天林浩文也隻是晚上在自己房間裡睡個覺,白天他要麼在軍管會,要麼就在到處跑。就像今天,幾個工廠不知不覺就跑了一天。
夜色中,林浩文登上馬車,和隨行人員一起返回了軍管會。
不過馬車剛回到軍管會,林浩文就看見一名女軍官正站在軍管會大門口等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