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兩下,三下……
肘擊可以說是貼身搏鬥最得勁兒的動作,前幾下還能聽到該韃子嘴裡嗚咽的呻吟和哭阿瑪喊額娘的含糊語句,到後麵就隻有嗬嗬的喘氣聲了。
等到李昊確定自己砸死了這頭韃子之後,他才站起身來,喊道:“你倆過來,打個火把,把這倆頭處理了。”
兩個營兵於是屁顛顛小步跑過來,“李爺神武,一人乾死兩個韃子。”
“李爺今天是百宰,過了今天可就至少是千總了,都司、遊擊、參將都有可能。”
馬屁、奉承話不斷從這倆營兵嘴裡簸出來,作為底層兵卒,說些吉利話是必備技能。
李昊目前是屯軍的管隊官,手下也是有七八十號屯軍、墩軍的,換算成營兵體係,大約在把總之下,比左良玉的把總低個半級左右。
營兵體係裡,一個標營人數從一千出頭到三千不等,一個營下轄的有兩到三個千總,一名千總約有四五十個家丁,七八百到一千多營兵。
把總則是千總下屬,管轄著二十來個家丁、四百四十個營兵,不過把總的營兵一般不滿額。
都司則是車營、備禦營、巡捕營的叫法,一般分坐營都司、中軍都司、車營都司。一個車營通常有倆都司,級彆比千總高,在守備和遊擊之間,但管轄營兵數量和千總差不多。
參將、遊擊則是戰兵營的主官,到了這個級彆,朝廷給的家丁名額都會增加到上百,營兵數量也在一千七到三千之內浮動。
家丁雖然有個家字,但名額多少是道廳衙門、撫台衙門說了算,道廳就是袁崇煥的兵備道所在的衙門,撫台就是遼東巡撫的衙門。
天啟二年開始,木匠皇帝朱由校的老師孫承宗開始都督遼東軍事,一番整頓之後,遼鎮名下的營兵、屯軍達到了名義上的十一萬,營兵則被統編為十五營。
這十五營分為前鋒、左翼、右翼、中權、後勁各三營,前鋒三營駐地則是鬆山、錦州等地,左翼三營通常駐守在寧遠等地。
這一隊營兵所屬的,便是駐守塔山的左翼左營。
李昊和他的五個家丁則屬於屯軍體係,在這個體係裡,管隊官約等於百夫長,往上的大堡操守官則和把總管轄的兵力差不多,但級彆高出把總半級。
操守官往上則是千戶所城這一級彆的守備官,高於千總、低於營兵體係的都司、遊擊。
比如塔山所城,就設有一位守備官,主要管理附近屯軍、墩堡事項,而駐守塔山的左翼左營主官,一般會加參將、都司、中軍、守將、撫夷將等亂七八糟的軍職。
李昊之後的升官路徑,多半會被調入充作戰兵的營兵體係,因為屯軍、墩軍屬於守兵體係,一般不會被派來派去承擔各處協防、野戰任務,頂多是大戰來時被衛城、所城收攏進堅城裡據城堅守。所以這倆營兵祝賀李百宰是用千總、都司、遊擊等軍職,而不是屯軍體係的操守、守備官。
他對升官沒有興趣,但對因為升官帶來的武裝士卒的增加很感興趣,按慣例,若是李昊選擇將這四個人頭全換成升官,那他可以連升四級,一路從副千戶、千戶、鎮撫使升到衛指揮僉事。
當然,實際上大明並不會讓李昊實領衛指揮僉事職務,隻是加個武官職銜,每月領著衛指揮僉事這的月俸,實際可能給個千總就到頭了。
比如滿鎮滿桂,他目前名義上是個總兵,因此被稱作滿鎮、滿帥,但實領的還是都督僉事的官職,能調動寧遠衛城名下的幾個戰營和由屯軍、墩軍體係組成的守兵。
但給李昊一個千總就很不錯了,到了千總這一級彆,就可以擁有四五十個家丁,七八百以上的營兵,能在發給皇帝、兵部和關內天下人的塘報上出現名字。
PS:求推薦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