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外麵又傳來一陣喧嘩。
“怎麼就剩下一列了?多開兩列賣啊,我們這麼多人呐!”
“是啊,我聽說上午有五列,到飯點就剩下一列了。”
“吃什麼飯?老板快出來掙錢了!”
……
“得,我出去看看,給耿哥幫下忙。”方臨放下碗,準備起身。
“彆,伱和黃荻剛進來,我吃好了,我出去吧!”劉洪文道。
“我也好了。”柴一葦也是站起身。
……
兩人出去,又開了兩列,這才將一群迫不及待、嗷嗷待哺的顧客安撫住。
……
下午依舊火爆,因為改變模式暫時隻賣《三國演義》,出貨效率大大加快,相對應的,單位時間內財源廣進的速度也大大增加。
不過,方臨也有煩惱——他上午時的擔心,變成現實了,這麼賣下去,恐怕撐不到下一批印刷交貨,囤積的《三國演義》就不夠了。
看到今上午形勢,他見微知著,立刻讓人聯絡馮慶基,加印《三國演義》,可上月的瘋狂囤貨,已經是讓馮慶基的印刷坊超負荷運轉,這兩天工人都在放假,今日收到消息,馮慶基不得已又緊急召回來工人。
這倒不是方臨不知變通,不去尋彆的印刷坊,這其中是有原因的,一個是信任問題,涉及到書稿保密,另一個問題,雕版也需要時間,馮慶基印刷坊有之前的母版,彆的印刷坊可沒有,重新雕版未必就比盜版快了。
說到盜版,蒲知府上月整頓那一場,掃黑打惡,震懾住了不少人,讓許多書商心有顧忌,有所遲疑,再加上,盜版的雕版需要時間,印刷、運輸、宣傳、售賣,同樣需要時間……
這就造成,在盜版出來之前,形成了一個短暫空白,有一段時間內《三國演義》到了一書難求的程度,拿到一本還要人情,就比如:經不住同窗央求,董祖誥來走了好幾次後門拿書。
你說董祖誥也就罷了,更離譜的是,徐闊老鬥大字不識的,也都過來拿了三次,說是替朋友拿貨,你說他們那群混幫派的看什麼書?
方臨也問了,得到了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答案,徐闊老那些朋友不知道從哪裡聽了些《三國演義》內容,對書中關二爺尤為喜歡,買《三國演義》回去是想要供著……簡直就離譜!
瞧見了吧,混幫派的都開始買《三國演義》,市場已經徹底瘋狂起來。而當市場瘋狂起來,理智這種東西是什麼鬼?
整個淮安府城掀起了一場《三國演義》潮流,大街小巷,茶館酒肆,男女老少,達官貴人、販夫走卒,都在談三國,仿佛你不知道三國,就落伍了似的。
這種大環境下,不僅讀書識字的,就是不識字的大老粗,隻要手上有閒錢,都會跟風來買一本——不識字可以請人讀嘛!再不行,買一本當傳家寶珍藏也好啊!
火熱的需求,匱乏的供給,軒墨齋人滿為患,許多人搶都搶不到,欲買一本《三國演義》而不可得,願出高價購買,然後,黃牛就被市場倒逼出來了。不過不得不說,黃牛在哪個時代都討人恨,這個時代也沒有‘還手就是互毆’的條例,武德充沛,其他買書人也不會慣著黃牛,結果就是,短短幾日,軒墨齋外鬨出十多起打架事件。
蒲知府關注著這邊,還專門安排了十個衙役過來,負責維持秩序。
方臨也因此調整了銷售模式,一人限購一本,不過這也杜絕不了,有人買過一本,重新過去排隊的。
他就見過一人,一個上午見了七八次,眼神古怪盯著對方時,這個大聰明還分辯了句‘我是方才那人的弟弟’……
因為《三國演義》火爆,的確鬨出了許多令人哭笑不得的鬨劇。
……
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軒墨齋一家火爆,不僅是附近鋪子,附近幾條街道跟著沾了光,近來生意明顯好了不少。
不過兩條街道之外的書香閣,洪家兄弟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他們的《大宋中興通俗演義》銷售情況很不理想。
本以為《三國演義》、《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同日發售,想著能夠綁定炒作熱度,設想很美好,奈何兩本書質量相差太大,《三國演義》這種超現象級的作品,一本書吸走所有熱度、討論,無數讀者寧可反複去刷,也不願意來買一本《大宋中興通俗演義》看看。
這個道理洪應亨後來才想明白,他自己也看過《三國演義》,知道《三國演義》的質量,情急之下,出了一個昏招:降價。
這一降價,事情就壞了!
該不買的讀者,依舊不買——能買得起通俗的讀者缺錢麼?不!他們缺的是高質量通俗,《大宋中興通俗演義》都不配跟《三國演義》過招,在《三國演義》掩映下,那真是黯然失色。
本已經買了《大宋中興通俗演義》的讀者,現在一看你竟然降價了,好啊,我這不是虧了麼?退貨!
其實退貨也就罷了,洪家兄弟還見過最紮心的場景,這邊人家客人氣勢洶洶退了貨,出門就直奔軒墨齋,屁顛顛去搶《三國演義》了。
這簡直讓洪家兄弟簡直牙都要咬碎了,尤其是一天天的,看著人家軒墨齋生意火爆,自家生意半死不活,終於沉不住氣了。
“哥,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洪應鬥道。
“那又該如何?你也看過《三國演義》,咱們《大興中興通俗演義》質量實在比不上,非戰之罪啊!”洪應亨歎息。
“哥,咱們的《大興中興通俗演義》是打不過《三國演義》,但咱們也可以做《三國演義》生意啊!”洪應鬥的意思很明顯,打不過就加入。
“你是說,做《三國演義》的盜版?可是,我聽說,軒墨齋的背景是蒲知府……”洪應亨是謹慎性格,遲疑說著。
“兄長,京師督查院、應天府國子監的《水滸傳》,也沒霸道到要彆的書商不能印刷啊,《水滸傳》都能盜,《三國演義》不行了?蒲知府又怎樣,朝廷目前又沒有明文律法,法無禁止即可為。”
“這還是不一樣的,《水滸傳》作者是元末人,早已故去,而寫了《三國演義》的方臨,還好好活著呐!”洪應亨搖頭道。
“哥,那方臨吃肉,咱們喝口湯都不行麼?哥你要不放心,咱們拉上其他書商一起?”
洪應鬥看洪應亨態度有所鬆動,又是道:“哥,想想近些日子,咱們店中的虧損!”
“好!”洪應亨一咬牙,終於答應下來。
……
不僅是洪家兄弟,淮安府城中其他書商亦是蠢蠢欲動,《三國演義》近來盛極一時,其中巨大利益早已讓他們眼饞不已,如今有人牽線搭頭,默契聯合起來,開始大規模跟風盜版。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