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直接的一個例子就是,他知道地球有引力,但你要讓徐凡像牛頓那樣推導出萬有引力的公式,抱歉,他連第一步都不知道怎麼開始。你讓他把推導公式寫出來,這不是強人所難。
徐凡雖然是學渣,但他也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給的答案就是正確的答案,大漢的這些學問宗師,越是驗證徐凡的這些說法,越是發現這說得通。
就像大地是球形,最開始大漢的學者是不肯接受,但後麵北方發生極晝極夜現象,還有海上先看到船帆,這些現象隻有大地是球型才能解釋的通。
更加重要的是,徐凡弄了好幾架天文望眼鏡,大漢的這些學問宗師都能清晰的看到月亮是一個球體,而且他們還可以看到月亮上坑坑窪窪的環形山,這一下讓很多人破防了。
這個時代關於月亮的神話都是非常多的,一般都是美麗女性的神話角色,像什麼望舒嫦娥等等,而望遠鏡展現的月亮卻是如此的荒涼和醜陋,讓很多人的道心都碎裂了,
而後隨著天文望遠鏡的倍數不斷擴大,大漢的學者可以發現,不但月亮是個球體,太白星是球體,熒惑星是球體,這麼多星體都是球星,那麼通過已有的證據表明,他們居住的大地大概率也是球星。
所以日心說和大地球形說開始廣泛地被大漢的百姓接受。葉騰他們就是日心說,和大地球形說的擁護者。
曹參有點疑惑道:“陛下打算如何證明?”
徐凡道:“朕打算派遣兩艘戰艦,一艘由北方向東航行,大地是球形的話,他們必定從我大喊西方歸來,同時派遣一艘戰艦向西航行,他們繞著大地運轉一圈之後必定會在北方歸來。”
葉騰愕然道:“陛下,此事是不是太勞民傷財了。”
華夏文明並不缺乏各種奇思妙想的人,像莊子,周穆王,甚至杞人憂天的主角。但還從沒有人為了驗證自己一個想法,派出兩支艦船的行為,葉騰隻差指著徐凡的鼻子說這可是昏君行為。
尤其是葉騰這些人,即便是接受了大地是球型的說法,但大地到底有多大誰也不清楚,就這樣駕駛的船隻去往未知之地,這趟行情必定是九死一生,這甚至可以說是草菅人命。
徐凡道:“環球航行,雖然耗費巨大,但卻不是勞民傷財之舉,而我大漢已經到了不得不行此事之時。”
現在我大漢北方擴張到冰原,南方擴張到南洋群島,東方是一片大海,阻隔了我大漢擴張的步伐,西方也擴張到西域,我大漢最遠的一個諸侯國,距離長安城超過萬裡,我大漢的擴張已經陷入了停滯當中。
曹參道:“陛下,這不是停滯,而是大漢在打牢根基,我大漢國土麵積之寬廣,比大秦時期,已經擴大了10倍都不止,但我大漢的百姓卻不過是大秦時期的兩倍,如此廣袤的地盤,足夠我大漢百姓繁衍生息上百年,現在大漢的百姓在遼東屯墾,在大漠屯墾,在南中屯墾,在黔中屯墾,他們並沒有停歇,而是在把這些蠻夷之地改造成適合我大漢百姓的生活之地。”
這也是大漢很多官員的想法,大漢國土麵積前所未有的廣闊,而在這片廣闊國家當中,大部分的土地都是人煙稀少,未經開墾,就按照大漢現在開墾的速度,足夠讓子孫後代開墾上百年,有一部分人認為現在大漢應該轉變策略,安心的開發好眼前的這些土地。
但顯然不是徐凡能接受的。他道:“即便大漢的國土如此廣袤,我大漢依舊要了解這個世界。朕這樣說大漢現在麵對的情況,是我華夏文明當中從來沒有遇到過的,老祖宗的經驗已經很難指引我們道路了,現在大漢麵對的就是未知之地,要我們自己試錯,現在我們試的越多,錯的越多,為子孫後代指明的錯誤,道路也就越多,他們就越容易找到正確的道路。”
“我大漢的天命就是把文明播撒到全世界,但不了解這個世界又如何完成這個天命,這兩支船隊就是我們大漢的兩雙眼睛,他們就負責幫助我大漢探索新的世界,找到新的道路。隻有這樣,我大漢才不會止步不前。”
“就像這次天竺被發現,這就給我大漢帶來了幾千萬的市場,這天下又何止天竺一個文明,在海洋的另一端肯定也會有一塊大陸,上麵有不同於我大漢的文明,我大漢隻有主動發現他們,和他們交流,大漢的產業才能繼續擴大。”
現場安靜下來,葉騰他們都在思考徐凡的話,有一點他們是認可的,那就是大漢麵對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葉騰為大漢丞相近十年,自然明白大漢有多少事情是以前沒有出現過的,蒸汽機,鋼鐵廠,軌道網這些都是大漢新出現的事物,日新月異不是一個形容詞,而是實實在在正在大漢發生的事情。
葉騰三年前再次去過九原郡巡視,結果差點認不出九原郡,就這不到10年的時間,九原郡的人口增加了五倍,城池麵積擴大三倍,到處都是紡織廠,城外也是開墾出來的田地,其繁榮富饒的程度完全不輸給大漢內地郡縣。而這樣的改變在大漢每天都有發生。
葉騰當丞相的這9年時間,有太多的政務是老祖宗經驗難以幫助他們的。
就像大漢現在的大基建,其規模已經遠超過暴秦時期,大漢鄉野城市到處都是進行基建的農戶,縣城也到處都是擴張的工事,整個大漢儼然成為了一個龐大的工地。這要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勞民傷財之舉。
但在大漢卻是必須要進行的事情,隻有修了軌道馳道,大漢作坊的產品才能通行天下,普通的農戶也能得到錢財養活自己的家人。
要是這些工程停下來,大漢有上百萬農戶會收入減少,這些工程不但沒有成為擾民之舉,反而成為了增加百姓收入的富民之舉,這些基建工程又能促進當地的發展富裕,可以說是雙贏的事情,大漢的百姓也樂意在自己的家鄉搞基建,這就和暴秦完全不同。
還有大漢越來越興盛的海貿,捕魚業,現在已經成為了大漢財政收入的支柱之一,和海洋有關的財政收入,占到了大漢的收入的四分之一,這樣的事情,老祖宗可從來沒遇到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