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分封天竺與諸侯鐵路網計劃(1 / 2)

大漢曆32年10月12日

金玉滿堂酒樓,天竺商社的股東彙聚一堂。

胡亥拿著一份報告書在上麵侃侃而談道:“今年天竺增加了30萬畝棉田,可以給天竺增加15萬石的棉花,即便今年棉花的價格跌到了2500錢石,依舊給我們增加了近四億錢的銷售額,利潤增加了1億2000萬,天竺本土的香料原增加10萬畝,這一塊產值相對少一點,隻增加了1億的銷售額,但利潤卻極其可觀,增加了近5000萬錢,挖掘出來的寶石有10萬斤,但我大漢的百姓更加喜歡玉石。今年雖然增加了三成的產能,但銷售的額度卻減少了兩成,除非找到新的銷售市場,不然某建議還是儘量減少寶石的輸入以維持價格。”

“今年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向南洋輸入勞工的數量大為減少,隻有不到8萬餘人,但這些勞工彙款卻是極其驚人,達到四億餘,看來這些天竺勞工在南洋的收入都不差。”胡亥淡然笑道。這些錢大部分都要經他飛亥錢莊過一到手,還能提正天足的購買力,對他們來說是好事情。

而後胡亥胡海又說了一些開墾土地的數據,修建橋梁道路的數據,最後是天足本土的商業稅,土地稅,關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天竺商社就是天竺的朝廷,這些稅收除了維持商社在天竺的統治,還能結餘八億錢,在場的每一個股東都滿意的點點頭。

他們每家在天竺賺了兩億錢左右,商社居然還能結餘八億錢,說胡克是打工皇帝也不為過。

這個時候代表徐凡的陳致道:“天竺商社是我大漢最重要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其基礎建設也要跟上來了,不然天竺每年上千石貨物運輸的成本就太高了。”

季宇遲疑問道:“您想要怎麼做?”

其他人也紛紛看向陳致,他們本以為朝廷又會像上次一樣。給他們一個出售上千萬匹布的任務。

這點他們是有信心完成的,經過了他們十幾年的改造。天竺已經由原本的貴族奴隸製度,變成現在中央集權製的封建製度,封建製度生產財富的能力就比奴隸製度強多了,就這十幾年時間,天竺新開墾的土地超過了3000萬畝,社會的財富快速增加。

天竺商社占據了一部分土地作為經濟作物園來,大部分土地都分到天竺人手中。他們手裡終於有了幾個閒錢了。天竺的本土購買力是急劇提升的。1000萬匹布匹看上去數量龐大,但也就是二三十億錢,現在的天竺體量能容納這些布匹。

隻是他們聽陳致的意思,這次朝廷要他們購買的不是布匹。

陳致道:“我等完全可以在天竺修一條鐵路,貫穿整個天竺平原,這樣天竺平原上億畝良田,方圓千裡的土地都都能為我們帶來利益了。”

“鐵路?”所有人都一陣愕然了,這即便是在大漢也是奢侈品。一裡鐵路光鐵軌的成本就五百萬錢,和他們再加上運輸的費用,建設的費用,即便是天竺平原,地勢平坦,一裡也少不了700萬錢。

倒是胡亥眼前一亮道:“朝廷想要在天竺建設多少裡鐵路?”

鐵路可是重資產行業。要建設必定是要通過錢莊來貸款融資了,他的生意不就來了。

陳致道:“自然是越多越好。”

胡亥喜上眉梢道:“天竺雖然比我大漢小,但其核心的地盤並不比中原少,現在我大漢在中原建了1萬裡的鐵路,按照這個數字,天竺要想要形成鐵路網,肯定不能少過於這個數字。”

“咳咳咳!”所有人都被胡亥的野心給嚇到了,1萬裡的鐵路也敢說,建設的成本就接近上千億了,他們把天竺賺的錢全部補貼回去,再翻個十倍也不夠啊。他們可以支援朝廷,但不可能這樣賣家去支援朝廷。

陳致也忍住驚訝的神情道:“建設鐵路的計劃,還是要在大家能接受的範圍內展開。”

張忠道:“陳兄說的沒錯,我等即便是報銷朝廷,那也要量力而為。”

吳曉道:“要不就以今年天竺稅收的結餘來建設鐵路,這些稅收本就是收支於天竺百姓的,現在這也算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了。”

“此言有理!”這筆稅收對他們來說每家分也分不到多少,拿來討好朝廷也可以。

但胡亥卻說道:“建鐵路哪有不貸款的,這樣天竺商社以天竺稅款為抵押,我飛亥錢莊願意出24億,不25億錢用來建設鐵路,這樣天竺最起碼一年也能修個三五百裡的鐵路,這也算是我飛亥錢莊對朝廷的支持,債務則用鐵路的營收來償還。”

陳致道:“可以!”

其他股東代表想了想也同意了,反正不用他們出錢,胡亥想發瘋就讓他去瘋。

燕宮。

陳致向徐凡彙報了今日天竺商社會議的結果。

徐凡搖頭道:“大漢本土的商賈眼界還是太窄了,還是沒從小農時代走出來,反而是這個胡亥闖蕩了這幾十年,闖出來了,有點金融資本家的意思了。”

鐵路會不賺錢?那曆史上的那些列強為什麼爭著幫我們修鐵路?難道他們是想做善事?

然後他看著陳致帶來的天竺商社經營的賬單,稅收有30多億,即便是在大漢諸侯當中也是排名前幾的,再加上他們控製的幾百萬人口,在這個時代來說都能算是大國了,的確是不能讓天竺商社繼續經營了,建立成一個諸侯國已然是勢在必行了,徐凡想了想,決定隻等自己的小兒子徐愛軍從學府畢業,就把他分封到天竺。

而後徐凡在內心計算一下,三五百裡鐵路的消耗,也就是10萬噸鋼材左右。不足大漢的庫存的二十分之一。大漢200萬t的鋼鐵庫存需要修建8000裡的鐵路才能消耗掉。

想到這個數字徐凡就有點咬牙切齒,這些鐵路需要消耗的財富相當於大漢一年的財政收入。大漢朝廷顯然是不可能光建鐵路,不做其他事情的,大漢民間的商家也拿不出這麼多錢,因為大漢朝廷對鐵路資金的配置,大概是1:2左右,大漢民間商賈對鐵路的投資超過了百億錢,再加上現在是在經濟危機的時刻,他們就更沒有錢財來投入到鐵路行業當中。

這時候就隻能讓其他的諸侯國來分擔壓力了,同時在內部淘汰一部分落後的產能,維持大漢鋼鐵市場的供需平衡。

徐凡這時候終於感受到地盤廣大的好處了,這就是日不落帝國的爽快之處嗎?產能過剩又如何?我大漢有的是土地來消化這些產能。

大漢曆32年10月15日,賢者大會召開。

整個大漢的賢者呼聲一致,就是要朝廷就是解決這次的經濟危機。這場危機讓大漢所有賢者都擔憂無比,上百萬的失業人群,這要是在暴秦時期,天下早就風煙四起了。

而徐凡卻沒有在此,而是在燕宮召集了大漢所有諸侯和他們的使者。

在一張巨大的大漢疆域地圖上,標注了一張龐大的鐵路網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