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遇李白》全本免費閱讀 []
在滁州期間,韋應物最著名的一首詩,當屬《寄全椒山中道士》。秋風秋雨之夕,詩人懷念山中的一位道士,想攜酒去安慰老友又無從尋覓的惆悵之情,寄托了詩人深摯的情愫和淡遠的情趣。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全詩情感和形象的配合十分自然,蕭疏中見空闊,平淡中見深摯,形象鮮明,情味幽遠,堪稱“化工筆”。
隨著時光的流逝,韋應物慢慢適應了滁州的風物人情,他那年少時的雄心也日漸消磨。滁州的水光山色,正吻合了傾心於儒佛之道的心境。
韋應物時常告誡自己,也許,這裡才是他的最佳去處。於是,南池和北樓成了他和好友們最常去的地方。有時,他還和同僚或者下屬一起策馬去東岡打獵,那些“噗噗噗”飛起的野雞雖不能百發百中,但韋應物在遊獵中,仿佛重現少年時灞水邊的矯健身影。
就這樣,西澗美麗的風光吸引了韋應物,一首成就了韋應物自己、也張揚了滁州的《滁州西澗》,就這樣從他的筆下流出。
詩人在西澗河邊,看到那些蓬勃生長的野草,是那樣幽靜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叢林深處,不時傳來黃鸝鳥的叫聲,是那樣婉轉動聽。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麵像潮水一樣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蒼茫的荒野渡口,已沒有人渡河了,隻有小船獨自橫漂在河邊上。
――這是定格在韋應物心中的美景,不假思索,不必琢磨,信手拈來。
每年春天,喜歡遊走琅琊山的韋應物,不時會從琅琊寺前移來杉樹、茶花,栽在衙署前。
琅琊山幾乎就是一個天然的藥圃,在當地山民的引領下,韋應物又挖了許多草藥栽在自己開挖的空地上。聽說黃精是大補的中藥,韋應物又挖了不少,在官舍裡煲湯,屋內屋外都飄散著濃鬱的香味。
“好讀神農書,多識藥草名”,沉醉在琅琊山林嵐水月中的滁州刺史,幾乎成了山民藥農。
在滁州,韋應物堅持“簡政”和“仁政”的為官思想,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就讓滁州麵貌一新、物豐民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