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官舍非我廬,官園非我樹(2 / 2)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 2881 字 9個月前

白居易在汴州一住就是五天,可見他與令狐楚兩人交情深厚,非同常人。

這樣一路走下來,直到五月初五,白居易才走到蘇州。

到蘇州初步交接之後,白居易照例作《蘇州刺史謝上表》,上奏朝廷謝恩,並表達了自己恪儘職守的決心。

蘇州在元和年間戶數超過十萬,按一戶五人至十人來算,並考慮古代人口統計的局限性等因素(包括統計方法、統計技術、因按人頭征稅導致大量瞞報等),估計約有人口五十萬至一百萬,是當時唐朝全國最大的城市之一。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難處。這種地方必然利益關係複雜,事務繁钜,要治理好實非易事。

白居易的前任是李諒。李諒此人生平已不可考,隻知道他是牛黨成員,離任後回到禦史台任職。

李諒有很多事情要交代,因此與白居易兩人的工作交接用了十多天才完成。

蘇州屬浙江西道管轄,此時浙西觀察使是李黨領袖李德裕,如何處理與觀察使的關係,是牛黨的每一任蘇州刺史都必須麵對的大問題。

白居易在**利益上被歸屬於牛黨,但畢竟不是牛黨的核心成員。雖然在長慶元年的進士複試案中,白居易與李德裕鬥過一個回合,然而總的來說兩人不存在激烈的矛盾衝突。白居易性格中具有較為世故圓滑、精於周旋協調的一麵,他固然不會和李德裕套近乎,但也犯不著為公事得罪李德裕。他的基本方針是維持台麵上的和氣,儘量不使矛盾公開化。

白居易在蘇州曾寫過一**詩《小童薛陽陶吹觱篥歌和浙西李大夫作》,這首詩是白居易與李德裕、元稹、劉禹錫三人的唱和之作。劉禹錫時為和州刺史,屬淮南道管轄,地界與浙西的蘇、常、潤三州相鄰。

李、元二人所作均已佚失,隻有白、劉的作品分彆保存在各自的詩文集中。

從詩的內容來看,白居易專注於描寫小童吹笛之妙,完全沒有提及李德裕,如果不是題目中有“和浙西李大夫作”等字樣,根本無法想象這和李德裕有何關係。

因此,這次聚會的氣氛是非常怪異的。大概是元稹、劉禹錫為了緩和李德裕和白居易的關係(元、劉均為李黨成員),使李德裕不至於給白居易出難題、穿小鞋,才組織了這麼一次聚會。

白居易當然願意和李德裕簽訂這樣一個“互不侵犯條約”,而李德裕也疲於應付牛黨的挑戰,不希望蘇州無端生事,因而李、白二人都出席了聚會,但大家都心照不宣,隻有表麵的客套,沒有實質的交流。白居易也因此留下了一首文題不符的奇怪詩作,供後人想象猜測。

協調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