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1 / 2)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 2787 字 9個月前

《穿越遇李白》全本免費閱讀 []

這一年過後,會昌法難越來越猛烈。

會昌三年,唐武宗下“殺沙門令”。當時,不知為何謠傳有藩鎮的奸細假扮僧人藏在京師,京兆府在長安城中打殺裹頭僧三百餘人。

會昌四年,朝廷敕令儘拆大型寺院、佛堂,勒令僧尼還俗;會昌五年,唐武宗又對滅佛的成果進行了鞏固,勒令全國東西二都可以留寺兩所,每寺留僧30人,天下各節度使治所留寺一所,留僧從5人到30人不等。其它寺廟全部拆毀,僧尼全部還俗。

唐武宗滅佛也是佛教與道教鬥爭中的一個回合。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追尊老子李聃為教祖。唐朝建立後,因為皇帝姓李,道教尊奉的老子也姓李,統治者為了借助神權,提高皇家的地位,自認是老子的後代,所以推崇道教。

武則天崇佛,是因為佛教中涉及到她當女皇的根據,要用佛教來壓道教。

至中葉以還,佛教勢力日益膨脹。私度之錢歸之於地方官吏和寺廟所有,造成政府和寺廟多度僧尼。很多人為了逃避賦役,出家為僧,導致僧人越來越多。而寺廟土地不用納稅,僧人靠農民供養,形成了當時社會上的一大問題,從而逐漸威脅到了唐朝中央統治。

武宗本人又是一個虔誠的道教徒,因此他即位後,便開始籌劃滅佛。

此次滅佛的成果是,為唐王室收繳了良田數千萬頃,強迫還俗的僧尼26萬人,拆寺4600所,可謂“戰績輝煌”。但對僧尼們來說是無妄的災難。

李德裕執政期間,唯一令白居易欣慰的是,他的堂弟白敏中得到了重用。雖然李德裕用白敏中是有其考慮的,並非出自善意。

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閒適”的生活反應自己“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哲學。

會昌四年(845年),七十三歲的白居易出錢開挖龍門一帶阻礙舟行的石灘,事成後作詩《開龍門八節石灘詩二首並序》留念,詩中仍反映出他“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觀。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陽的履道裡第度過,時常遊曆於龍門一帶,作《池上篇》、《醉吟先生傳》自況。

白居易晚年篤信佛教,號香山居士,為僧如滿之弟子。白居易去世前,會昌法難還未達到**,信佛的白居易尚未受到太大影響。

會昌五年(845年),白居易七十四歲,在履道裡第舉行“七老會”,與會者有胡杲、吉皎、鄭據、劉真、盧貞、張渾;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滿、李元爽,畫成“九老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