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韓愈當了陽山縣縣令以後,陽山百姓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韓愈不僅僅重視農桑,還首倡植樹造林,並且親手栽種鬆樹、桂樹,引導陽山百姓植樹造林的熱潮,也帶動了當地讀書的風氣。後世書院附近栽種鬆樹桂樹,就是效仿韓愈的。韓愈此做法為陽山百姓創造了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
韓愈一方麵將先進的生產技術傳入陽山,改變陽山人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另一方麵在“治貧先治愚”觀念的指導下,將中原的文化、禮儀也傳給陽山人民,重視教育,宣傳德禮,並親自招收學徒。他大力宣傳儒家思想,強調仁義禮智,這些中原文化促進了陽山的文明開化,提高了陽山人民的文化素質,陽山出現彬彬儒雅的景象。
韓愈還有“海氣濕蟄熏腥臊”(《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江氛嶺祲昏若凝”(《永貞行》)、“毒氣爍體黃膏流”(《劉生》)等句,這些詩歌都表現出對於陽山瘴癘的恐懼,也能夠看出當地自然環境的原生態。
除瘴癘外,韓愈在陽山的詩文中還多出現鼯、猿、蛇、鱷等種種凶險猙獰的物象。
與到陽山之前詩文作對比,韓愈在陽山的詩文創作一改慣常的超邁淩厲、雄詞高唱的風格,在詩文中的時空狹**仄,而且潛氣內斂,取境偏小。
北方和南方的自然風物是有很大的不同的,韓愈自小生活與北方,看慣了草木稀疏,水深土厚的景象,對於陽山高大而陡峭的山嶺、密集的深林、炎熱濕熱的氣候、江小流急的水勢以及低窪的地勢都有一種強烈的陌生感。這些在我們現在看來完全是原生態的豐富而優美的自然旅遊資源,在韓愈的心中卻並不是讓他愉悅的,反而帶給他深深的擔憂和恐懼。
王昌齡《詩格》認為“詩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情境是詩人將已動之情“張之於意而處於身”,經過一番“馳思”,創造出感情更濃厚的情境。其審美特征是“深得其情”。
韓愈陽山時期的詩文多有家人離散、身世飄零之慨,《感春四首》其三中有“朝騎一馬出,暝就一床臥。詩書漸欲拋,節行久已惰。冠欹感發禿,語誤悲齒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