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高官皆武臣(2 / 2)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 2559 字 2024-04-23

爆發安史之亂時,柳鎮隻有十七歲,剛剛明經及第。叛軍攻占長安,柳鎮護送母親帶領這個大家庭從長安逃難,在兵荒馬亂中長途跋涉,先到山西避難,接著又逃到安徽宣城,曆儘艱辛。

安史之亂平定後,當時有許多北方人逃難到南方後定居下來了。柳鎮因戰亂之前就已取得功名,便很快回到長安,並向朝廷獻《三老五更議》和《籍田書》,但未被重用,僅在朝廷禁衛軍中安排了個左衛率府兵曹參軍的低級官佐。

後來,柳鎮把家室安頓在長安,自己長期到外地做官,大體是在幕府僚佐和縣令之間盤桓。

柳宗元出世的時候,柳氏一門的境況早已是今非昔比。他家即沒有卿大夫的封地那樣的巨額財富,又不能憑借先人之功而循例得官。這些特權原是士族所有的,現在他家一概失去。

當然,柳家在長安西郊還有良田數頃和果樹數百株,長安城裡有房產兩處。

生於安史之亂後的柳宗元,見到的已經是一蹶不振的唐帝國。

經過貞觀之治和盛唐的繁榮之後,安史之亂給大唐帝國以重創,遺留下來的問題很多。除了社會經濟因長年**已大傷元氣外,中唐時期僅就直接威脅上層統治的**問題而言,突出的就有兩個:一是藩鎮割據,二是宦官擅權。

安史之亂本來就是由於藩鎮勢力過於強大而起,但平定**由於也是依靠其他藩鎮的力量。因此,藩鎮割據問題並沒有隨著安祿山、史思明的消亡而消亡,反而培育了一批驕悍的藩將。杜甫有詩曰:“王室比多難,高官皆武臣”。

唐朝本是文官體製,中央和地方官吏由文官擔任,起初隻是在邊境上設立幾個由武臣負責的節度使,擔負邊防任務。安史戰亂把武臣推向前台,他們擔任要職,出現“高官皆武臣”的局麵。

朝廷為了應付打仗,又在內地普遍設立節度使,都是集中地方上軍事、**,經濟三方麵大權於一身,成為手中權力很大的藩將。其中有些藩將恃強而獨霸一方,形成了與中央對抗的割據局麵。

安史之亂後,大唐局部戰爭接連不斷。後來,藩鎮與藩鎮之間、藩鎮與朝廷之間經常打仗。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總是平息不下來。

柳宗元四歲時,父親柳鎮去了南方,母親盧氏和他住在京西莊園裡。因為手頭沒有書,柳宗元學習就靠母親口授,他跟著默記。

母親的啟蒙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