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永貞革新前夜(2 / 2)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 2347 字 9個月前

豳寧節度使張獻甫,封郎寧王,是正一品大官。他帶重兵鎮守在長安西北的重鎮豳州(治所在新平,今彬縣),擔負著抵禦吐蕃東進的任務。

在長安城內,這個節度使修建一座豳寧進奏院。所謂進奏院,有點象今日的辦事處,是節度使到京城朝拜皇帝、述說工作時歇息的地方。貞元十二年(796年)進奏院建成,張獻甫特意邀請柳宗元撰寫《豳寧進奏院記》。柳宗元樂於動筆,文章揮手寫成,在文末又赫然署上“河東柳宗元為記“字樣,毫不示弱。這一年,他才二十四歲,還沒有通過吏部的考試。

同一年的秋天,關中大旱,德宗皇帝迷信,要出駕拜神祈雨。京兆尹韓皋因此命縣令裴均,修建了長安附近的終南山祠堂和太白山祠堂。

祠堂修建完畢,皇帝求雨也已收場。這在當時算是德政,有必要大肆宣揚一番。古人常用的辦法,就是刻石勒砷。這兩個祠堂的兩篇碑文和一篇碑陰文,都出於柳宗元之手。

就碑文內容看,並無精彩可言,然而在當時卻是事關皇帝的重頭文章。京兆尹韓皋是唐代著名書法家兼畫家韓的兒子,他信得過二十四歲的青年柳宗元寫這種重頭文章,這說明柳宗元的文名,確實已經不小。

古代有在官署牆壁上題記的習俗,一般是記載有關該官署的曆史和官員的職能、作用等,稱作“壁記“、“堂記“,文章往往具有對官員的工作提供規範的意義。柳宗元在長安做官期間,為朝廷和地方的官署一共寫了七八篇這種性質的文章,《豳寧進奏院記》是其中之一。再如《四門助教廳壁記》,作於他二十七歲。“四門助教“是在“國子監“做有關教育輔助工作的學宮,四門助教廳就是他們的官署。

柳宗元《諸使兼禦史中丞壁記》作於三十三歲時,“諸使兼禦史中丞“是指兼有禦史中丞這種高官頭銜的朝廷使臣,這篇文章就是專為他們的官署所寫。這類寫在官署牆壁上的文章,內容大都是板板正正,語言簡明扼要,所記事實,到後世曆史文獻價值很大。長安是文人薈萃之地,這類文章要請柳宗元寫,就因為在長安文壇上,他已是非同凡響的人物。

貞元末年,唐王朝高層的宮闈之間發生著劇烈的**變動。

隨著德宗李適年事漸高,太子李誦繼位在望,朝廷內部潛伏的鬥爭激化起來。

一方麵,權奸李實、宦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