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治平四年三月,英宗崩於福寧殿,太子即位;九月,召知江寧府王安石為翰林學士,並召王安石之子,新科進士、旌德縣尉王一起入京。
十一月某日,王安石和王已經到了開封城外三十裡處,王策馬在前,數十仆從護衛王安石馬車於後,正緩緩向開封行去。
王年方二十出頭,就已經得中進士,自是意氣風發,並且他知道父親王安石享譽天下已經三十年之久,官家剛剛登基就征召王安石入朝,定然是想拜王安石為宰輔,一掃天下弊政,此次進京定有一番作為。
行不多遠,王抬眼看見道邊山上露出一角屋簷,他知道這是父親好友智緣大師隱居修行佛法之地,智緣大師交遊廣闊,於京中事物知之甚詳;眼下他父親雖然得到了官家的青睞,可京中依舊有司馬光、呂公弼、韓絳等重臣,萬不可小視,在進京之前最好和智緣大師見上一麵,聽他說說京中最近的變化才好應對。
王打轉馬頭回來,行到馬車旁喚了一聲,“父親,前方即是智緣大師隱居之處,是否下車一見?”
車簾拉開,王安石探出頭來,此人臉色黝黑,麵相方正,一看就是執拗之人,左右耳邊各有三顆黑痣,麵相異於常人。
“我與智緣大師已是多年不見,既然路過理當登門拜訪。”說完王安石從車裡下來,和王一起行到道邊,遠遠看著山上的古寺。
“孩兒上次入京科舉之前來拜見過智緣大師,從這條小路過去不過二三裡地而已,不過智緣大師喜好清淨,不如就讓他們再次登上一二時辰,等我父子拜會完智緣大師再行進京如何?”王說道,此處距離開封甚近,倒也不用擔心遇到歹人。
“如此也好,爾等就在此歇息吧!”王安石點頭道,又讓王帶了點給智緣大師的茶葉,二人就沿著小路向山上行去。
往裡走了一裡多遠,看到一處山灣,王指著山灣說道,“過了這道灣再向前走一段,就到山下了,這附近除了智緣大師那兒再無人家,倒是個清淨的好地方。”
可剛轉過灣,他二人就看到路邊出現了一棟房子,這是什麼時候蓋的?王還以為自己看錯了,趕緊揉了揉眼睛,重新睜開一看,那棟房子依然矗立在路邊。
隻見這棟房子約莫兩丈多高,樣式與他所見過的任何宮觀宅邸都大不相同,通體裹著一層水晶一般,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發光,渾不似人間之居。
“這究竟是天上的白玉京,還是東海龍王的水晶宮?”以王之見多識廣,也忍不住發出這般驚訝,王安石也微微張開嘴巴,好奇地打量著這棟房子。
“二位客人趕路辛苦,不妨進屋歇息片刻?”屋內有人聽到了聲音,隻見屋子前方兩塊水晶悄然分開,走出一名漢子來,此人身高六尺有餘,羽衣星冠,仿佛神仙中人。
“如此多有叨擾。”感覺此人不像惡人,兼之好奇此人和這屋子的來路,王安石拱手應了下來,三人一起進入屋裡。
到了屋內,王安石父子再次大開眼界,隻見地麵鋪著打磨光滑的木板,光可鑒人,屋裡擺放的各種物件也是精巧之極,他們完全看不出是什麼用處。
“看二位像是讀書人,咱們不妨書房品茶敘話。”主人將他二人帶到書房之中,這座書房長寬約莫三丈許,高約兩丈許,甚是寬敞,靠外的牆壁似乎是水晶打造而成,通體透亮,外間看得清清楚楚,屋內三麵牆邊擺放著許多書架,書架一直從地麵伸到屋頂,旁邊還有帶輪子的梯子,似乎是取書所用。
王安石父子都是飽讀詩書之人,一看到這屋裡海量圖書,心下對主人頓生好感,一邊打量著書架裡書一邊說道,“主人家也是愛書之人啊!竟有如此多書。”粗略打量一遍,這座書房裡怕是有數千冊藏書了。
“嗬嗬,在我家鄉,這點書根本不算什麼,待會兒喝完茶,二位若是有興趣,不妨選上兩本帶走。”主人將他二人引到屋子中間坐下。
這坐處也是彆有風味,中間是一顆通體塗漆的大樹根,樹根上擺放著各種茶具,旁邊是幾個圓形木頭,三人就在木頭上就坐。
也不知道主人是如何弄得,就見樹枝上冒出水來落到壺裡,也沒見火,水就自己煮開了,然後洗茶、衝茶一套流程下來,三杯茶就泡好了。
整套流程和大宋流行的茶藝大相徑庭,卻也彆有一番禮儀在裡麵,在主人的邀請下二人拿起茶杯品了一口,初時稍有苦澀,其後甘味滿口,就連王安石這種不好口舌之欲之人也忍不住叫了聲好。
“在下乃是臨川王安石,此乃犬子王,多謝主人家款待,敢問主人家高姓大名,來自何處?”王安石按捺不住心中的疑問,放下茶杯拱手問道。
“哦?原來是臨川先生啊,真是久仰大名!”主人家麵色一喜,趕緊拱手回禮,“在下姓沈名隆,的確非大宋之人,至於來處暫且不方便說;沒想到剛來大宋就遇到臨川先生這樣的大才,真是三生有幸,敢問如今是何年月?”
此處可是大宋腹地,你既然來了此處為何不知道年月?而且我前幾個月來這兒的時候為何沒看到這棟房子?這樣的房子顯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蓋好的啊?王心中頗為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