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雙雙臨盆(2 / 2)

一屋子的人都笑。

陸知行正低頭玩兒撥浪鼓,聽見笑聲就抬頭,一臉的茫然。

那呆萌可愛的模樣,又逗得陸老太君一陣笑,笑著笑著忽然又道:“南珍是不是也要生了?”

話音剛落,門外就有丫鬟匆匆而來,說是大少夫人發作了。

安國公夫人連忙過去了。

竇氏下午發作的,一直到淩晨寅時才生。

是個男孩兒。

二夫人歡喜得不得了,當即給院兒裡伺候的下人們提了一倍的月例。

季菀帶著兒子過去探望。行哥兒頭一次見到比自己還小的孩子,趴在搖籃旁不錯眼珠的瞧,剛欲伸出小胖手去戳小弟弟的臉,就被他娘給抓住了手。

“隻準看,不許亂摸。”

行哥兒眨眨眼,嘟著嘴巴很是委屈的模樣。

季菀好笑,在他臉蛋親了親,他立馬就開心了,乖乖的不再亂動。季菀轉身走向床榻,看著產後虛弱躺在床上的竇氏。

“大嫂辛苦了。”

竇氏爽朗一笑,“當初瞧著你生產那麼艱難,老實說我還有些怕,自個兒經曆了一回,才知道那滋味。不過瞧著孩子呱呱落地,又覺得心滿意足。我以前總想著,我好歹是將門之女,生來就該上戰場殺敵保家衛國的,而不是天天困在這四四方方的後宅打理什麼庶務。當了娘以後,才知道肩頭責任之重。我想,起碼得好幾年,我都拿不動刀劍了。”

“拿不動刀劍不要緊,抱得動孩子就行。”

妯娌倆說著笑,小藍氏挺著大肚子,問道:“大嫂,孩子的名字取了嗎?”

“叫璵哥兒,陸克璵。”竇氏道:“大郎給取的,說希望他長大後做一個品德高潔之人。”

小藍氏念了兩遍,道:“這個字好,念著也順口。”

季菀歪頭看著她,目光從她凸起的腹部掃過,笑道:“二嫂,你這也快七個月了吧?差不多明年二月就出生了,可有給孩子想好字了?”

小藍氏笑得靦腆,“還不知道是男是女,還是等生下來後再說吧。”

她又看看坐在旁邊的呂氏,呂氏懷孕才五個月,剛有胎動,不過大概是因為她太瘦,不怎麼顯懷,冬天又穿得多,看著倒像是隻有三個月的模樣。不像她,五個月的時候腳下浮腫,行動不便,整個人都胖了一大圈兒,現在都還頂著雙下巴。

不過瞧瞧三弟妹季菀,產後恢複得很好,沒過多久就恢複了從前的玲瓏身段,她便稍稍放心了些。

女人嘛,總是在乎自己形象的。尤其是在這個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的年代,就越發注重自己的容貌身材,以免遭了男人嫌棄,另尋新歡。

竇氏這邊剛生,沒過兩日,忠勇伯府,阮未凝也生了。

是個女兒,叫齊瑤。

季菀帶著禮物去道賀,抱著剛出生的瑤姐兒舍不得放手,“真羨慕你,生了個這麼漂亮的千金。”

阮未凝莞爾,“你喜歡,不如就做她乾娘吧。”

“好啊。”

季菀笑眯眯道:“就怕大嫂會吃醋。”

阮未凝輕笑,“那就讓瑤姐兒多認一個乾娘,你們倆一起疼她,我反正不會吃醋。”

“行啊,要不我乾脆抱回去,和行哥兒一起養,將來就給我做兒媳婦了。”季菀眉眼彎彎的開玩笑,“看你舍不舍得。”

“我倒是沒什麼。”阮未凝十分淡定,“大不了以後我天天往你家跑,就怕你家世子不高興。”

季菀哼一聲,“他敢不高興。”

阮未凝抿唇淺笑,“怎麼不把你家行哥兒帶過來?我自打懷孕後就不怎麼出門,許久沒見過他了,也不知道現在長什麼模樣了?”

“他啊,現在有了小弟弟,天天都跑去大嫂那,連我這個當娘的都快不受待見了。”

“喲,好大的酸味呐。”

阮未凝滿目笑意,打趣的說道。

季菀嗔她一眼,沒說話。

她是特意過來陪阮未凝的。

阮未凝自嫁給齊糾後,就甚少回娘家,也從不為娘家謀利,所以和娘家關係鬨得很僵。連她這次生產,長寧伯府都沒派人過來問兩句。阮未凝再是豁達通透,這個時候也難免會感到淒涼。作為好姐妹,她當然要來給阮未凝撐場子。若非大嫂在坐月子無法出門,也是要過來的。

阮未凝焉能不懂她的苦心?

兄死母亡,她僅剩的那些所謂至親,個個都拿她當棋子當跳板,毫無親情可言。所幸,她還有體貼的丈夫,暖心的好姐妹,已經知足了。至於娘家,自打她出嫁開始,於她而言便隻剩下那一個一筆寫不出的‘阮’字了。

當然,作為阮家的女兒,隻要長寧伯府的人不作死,若有大難,她也不可能不聞不問。至於將來誰承襲爵位,就讓那兩個女人自個兒去鬥。

她對長寧伯府的人沒什麼感情,但長寧伯府總想從她身上抽點血。

長寧伯老夫人和長寧伯夫人都指著她嫁入忠勇伯府後為自己所用,作為爭取爵位的砝碼,誰知道她‘翻臉不認人’,把兩個女人氣得不行。長寧伯夫人,甚至還想要回之前額外給她的那些嫁妝。阮未凝很淡然的將東西還了回去,連帶著長寧伯老夫人給的那一份,也如數奉還。

態度很明確,彆以為這些個金銀鋪子什麼的就能收買她。

若說富,她夫君可是最會賺錢的,還會缺這些?最重要的是,她不願做任何人手中的棋子。

長寧伯府終於意識到,阮未凝不是個好拿捏的主兒。偏偏又和她鬨得這麼僵,以後更不好開口要求她為自己辦事了。如今見她生了女兒,那兩個女人又硬氣起來。

女人要生了兒子才有地位。

齊糾年近二十四,頭一個孩子還是個女兒,阮未凝必定失寵。這個時候,還不得巴結娘家撐腰?

所以在她產後第三日,長寧伯夫人終於來了忠勇伯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