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菀自然不知道,安國公夫人探過周氏的口風又得了婆母的認可後,立即就給丈夫寫了信。
陸昌看過後,直接就把信給了陸非離。
“你母親看上了季家那姑娘,你祖母也不反對。如果你也同意的話,回京後就把你的婚事定下來。”
陸非離一目十行的看完了信,和季菀一樣,他想起那天晚上她委婉的拒絕。
沉吟半晌,道:“母親問過周家的意見了?”
陸昌道:“你母親既寫信來問你,肯定是已經和那邊有了交涉。如果周氏不同意,難道你母親還能逼婚不成?人家現在可是皇上禦封的縣主,正二品,就比郡主低一級。若不論家世,京城那些個名門閨秀都要低她一等。更何況還有周家給她靠山。不說其他,便是老太師的身份在那擺著,如果他不同意,就算你去宮裡求皇上,皇上都不定能給你做主。”
總之一句話,周氏是滿意這門婚事的,她也沒反對的理由。
陸昌的心思比較簡單,先不論門第。他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兒子,他也是十分滿意的。成熟穩重,年輕有為,長得也是芝蘭玉樹一表人才,又和季家那姑娘頗有些糾葛。
怎麼算,這婚事都是季家高攀,周氏沒道理不同意。
陸非離暫時沒吭聲。
他也的確察覺了自己對那丫頭起了彆的心思,而且那天晚上,雖然她說了不要自己負責,陸非離卻不這麼想。陸家男兒,尤其是從軍的,那都是很有責任心的。就這麼壞了人家姑娘的清白,讓他就這麼忘了,他做不到。
既然決定了要負責,就不能讓她受委屈,所以肯定是要娶的。
有了這個想法,先前母親來信,他才沒有隱瞞。她已經十四了,之前和江家的婚事沒能成。後來周氏同意回京,陸非離多少也能猜到她的心思。
有了周家這個靠山,她也到了說親的年齡,如果他不快點行動,隻怕就被彆人捷足先登了。
母親既然已開了口,周家那邊暫時就不會把她嫁出去。而且,陸非離也自信,便是周太師親自幫這個曾外孫女挑人,也沒比他更好的選擇了。
怎麼著,他也是老太師的學生。
但陸非離覺得自己還是有必要跟那丫頭說清楚,自己娶她也不儘是為了負責。於是他對陸昌道:“回京後再定吧。”
這便是同意了。
陸昌在這方麵比較開明,品行好,門第也還行,兒子喜歡,他就沒什麼可說的。
“好。”
季菀這會兒還不知道自己的婚事基本就這麼定了,她現在頭很大。
自打她被封縣主的事兒傳出去,各路人馬登門的貼子絡繹不絕。周府有當家主母,也根本無需她娘去招待那些夫人太太的。但人家登門三兩句話後就開始拐彎抹角的說起她。
都是圈子裡有身份的人,又是長輩,人家提起她了,她總不能不見。見了之後,對方就少不得要拉著她的手誇獎,那模樣,恨不得拿她當女兒。
周家的門檻又多高多有影響力,季菀這是真真切切的見到了。
老一輩的,知道她娘的‘醜事’的,見到後也絕口不提,反而笑眯眯的誇她娘教導有方如何如何,熱情得讓周氏都有些招架不住。
程氏看在眼裡,也會幫忙斟酌。她嫁進周家這些年,對京城裡有頭臉的官眷們,多少還是知道一些的。
安國公府那邊還沒落定,周氏暫時也不好明著告訴她。不過她三天兩頭的帶著女兒往安國公府跑,次數多了,程氏多少看出了些貓膩,這日在送走客人後,便遣散了左右,低聲問:“長姐,我看你時常去安國公府,莫不是因為阿菀的婚事…”
程氏還沒想到陸非離頭上去。她自然覺得侄女兒千般好,但安國公府的門第太高,未必不會考慮侄女的出身。據她所知,安國公府適齡而還未婚配的,除了大房的嫡長子,世子陸非離,就隻剩下三個庶子了。
公爵家的庶子,也比一般官宦子弟強。隻要有本事,靠著家族,仕途也會順暢許多。
侄女兒又是縣主,嫁過去絕對不會被怠慢。
她都問了,周氏自然不能再隱瞞。
“安國公夫人,有那個意思。”
程氏怔了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