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清扭過了頭,王鏊一直沒有吭聲,費宏低下了頭,王鑒之、李善等人更是默然不語。
好似在這一瞬間,他們麵對的人,不是囂張跋扈中山侯,而是那位鞭撻天下的太祖高皇帝!
祖宗成法,你認還是不認?
朕朱元璋定下的規矩,爾等認還是不認?
不認,那所謂的仁孝忠義就成了笑話。
認了,那兵部就會被分割走一半權柄,五府重建之後武將勳貴崛起也將勢不可擋!
如此局麵之下,文臣縉紳沒有一人出麵應對。
作為縉紳領袖的楊廷和,早已與湯昊達成了利益交換,所以他選擇了沉默。
正當大殿內陷入死一般的寂靜之時,終於有人開口了。
寧王朱宸濠冷笑了一聲,陰陽怪氣地嘲諷道:“嗬,還真是有趣啊!”
“你們這些文臣縉紳整日高喊著祖宗成法,現在中山侯明確地指明了祖宗成法,你們反倒是不認了!”
“難道你們眼裡的祖宗成法,還真是那三楊祖宗定下的規矩不成?”
迎著滿朝縉紳的憤怒目光,朱宸濠上前一步,陡然厲喝道:“本王倒想問你們一句,這大明王朝,到底是誰的天下?”
“是我老朱家的天下,還是你們這些士紳縉紳的天下?”
“本王看真正想謀逆造反、僭越神器之人,正是你們!”
此話一出,滿朝嘩然。
謀逆造反,文臣縉紳是不會做的。
但僭越神器,他們確實做了,而且一直在做!
最終,楊廷和還是忍不住開口了。
“時移世易,墨守成規並非可取。”
“昔年兵部並非是竊取五府權柄,而是因為土木之禍爆發,武勳死了個乾乾淨淨,而瓦剌太師也先正率領大軍勢如破竹殺入大明,直逼京師所在!”
“在這種前提之下,兵部尚書於謙於少保為了保家衛國,奉命全權負責籌劃京師防禦,兵部與五府本就存在職權不明之處,然大局為重,於少保整改京營納入兵部直接管轄,看似有僭越之嫌,但事實證明他這麼做是對的!”
“因為於少保打贏了京師保衛戰,於少保守住了我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這是誰都無法磨滅的功績!”
沒有於謙,大明早就在也先殺入長城的時候,選擇南逃偏安一隅了!
楊廷和這番話的意思,一是向皇帝陛下表明忠心,文臣縉紳從不會有謀逆造反的心思,這與他們畢生學習的儒學思想不符;二則是在告訴天下人,文臣縉紳或許是有僭越神器之嫌,但那是為了大局為重,不然大明王朝早就亡了!
扯什麼祖宗成法,那時候如果不是於少保當機立斷,集結所有兵力改京營為十二團營,成功打贏了京師保衛戰,大明王朝還在不在都另說!
“於少保的功績,自然應當銘記!”
湯昊順勢接過話茬,道:“但今時不同往日,太祖祖製也不能就這麼被遺忘。”
“胡亂變更祖宗成法之人,不是於少保,而是於少保之後的文臣縉紳,一朝掌控大權,就舍不得交出來了,更是利用手中權勢打壓武將勳貴,以確保地位穩固!”
“事實證明,爾等這麼做的後果,就是天下軍民窮困民窮財儘,大明王朝日益腐朽衰亡,已有氣數將儘之兆!”
換做旁人,敢公然說出這些大逆不道的話語,指不定就會被滅族。
但是湯昊就敢這麼說,因為他自問說的是實話,皇帝陛下也早就明白這一點。
所以哪怕群臣臉色都很難看,然而卻無一人膽敢反駁。
天下軍民困苦,民窮財儘,這就是事實,更是出自李東陽和劉大夏之口。
知道這就是事實,知道大明王朝滅亡不遠了,那該怎麼辦呢?
難道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嗎?
龍椅上麵的皇帝陛下,終於發聲了。
“兵部可調兵但不能統兵,五府可統兵卻無調兵之權!”
“兵部無權過問五軍都督府各事務,祖製五軍府外人不得預聞!”
“規矩就是規矩,既然是太祖祖製,那就得認!”
朱厚照冷眼環視群臣,冷聲道:“以往伱們用這些祖宗成法規勸朕的時候,朕好歹也是給了你們一些麵子的,該聽的聽了,不該聽的也聽了。”
“現在,朕也希望你們識趣一點,互相留一些體麵,否則朕就要學學太祖高皇帝,如何鞭撻天下了!”
識趣一點!
互相留一些體麵!
皇帝陛下這些威脅滿滿的話語,更是讓文臣縉紳心中一寒。
他果然還是態度堅決地站在中山侯那邊,果然還是想要扶持武將勳貴,打壓文臣縉紳啊!
引入宗室力量還不夠,他還要扶持武將勳貴,難道真不怕天下士人寒心嗎?
文臣縉紳麵麵相覷,個個都是滿臉悲憤哀容。
但朱厚照可不理會這些,直截了當地當朝下旨。
“傳旨,命中山侯主持五府重建事宜,可調動一應將佐武勳,吏部兵部不得阻擾乾預,違令者……族!”
族!
族滅之!
這一刻,文臣縉紳終於看到了皇帝陛下的決心!
湯昊緩緩跪地,朗聲接旨。
“陛下聖明!”
“臣謹奉詔!”
滿朝文武見此情形,神情截然相反。
張懋朱暉等人激動莫名,喜極而泣。
王鏊楊一清等人則是失魂落魄,黯然神傷。
朱宸濠麵無表情,依稀可見滿意之色,因為他與中山侯的交易徹底達成。
唯獨隻有楊廷和依舊麵無表情,冷眼將這些人的表現收入眼中。
當目光觸及朱宸濠時,楊廷和輕蔑一笑。
武將勳貴是崛起了。
但也敲響了你這個蠢貨的喪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