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楊一清(1 / 2)

大明第一莽夫 朕聞上古 11142 字 7個月前

湯昊成功了。

皇帝陛下金口一開,正式重建五府。

說是重建,其實並不恰當,因為五府官署衙門等機構還是存在的,先前隻是形同虛設罷了。

五軍都督府分領在京除親軍指揮使司外的各衛所和在外各都司衛所,主要職責即領軍作戰、訓練軍隊、管理屯田、掌管軍籍、推選將領等等。

凡武職世官、流官、土官之襲替、優養、優給等項,所屬皆上報於府,府再轉送兵部請選,選定後,經府下達都司衛所,首領官之選授和給由,皆由吏部。

其它如武官誥敕、水陸步騎之操練,軍伍之清勾替補,俸糧、屯費與屯種之器械、舟車,軍情聲息,邊腹地圖文冊、薪炭荊葦諸事,移與相關機構會同處理,各府隻有統兵權,調兵之權在兵部,每逢戰事發生,由皇帝命將為帥,調領五軍都督府所轄衛所之兵佩印出征,軍還即歸印於朝,兵回衛所。

總而言之,五府本身就是一個專門為武勳將士服務的軍事機構,尤其是五府執掌武將勳貴的任免升遷,擁有推薦的資格,配合六部百司維持朝堂的正常運轉。

這才是當初太祖朱元璋設立五軍都督府的意義所在。

湯昊率領新任都督官們走進了五府衙署,然後毫不客氣地坐在了主位上麵。

隨之是英國公張懋、保國公朱暉等高等武勳,他們本身也有著都督官身份在身,其次再次仇鉞、安國、常闊海等人,湯木此刻還在鎮守濟州島,等待朝鮮方麵同意進行東海貿易。

湯昊掃視眾人,然後開始了任務安排。

“先不要急著高興。”

“兵部是否會從中作梗,我們還不知道!”

這句話,直接給眾人潑了盆冷水,先前的欣喜也變成了憂慮。

文臣縉紳的手段,他們可是親眼目睹過。

哪怕皇帝陛下開了金口要重建五府,但隻怕文臣縉紳不會這麼乖乖地交出手中權力,首當其衝者就是兵部。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將五府應有的權柄一一收回。”

領軍作戰這是特殊情況,隻有遇到戰事的時候,由皇帝命將為帥,調領五軍都督府所轄衛所之兵佩印出征。

訓練軍隊這屬於朝廷的特派任務,如洪武十九年帝命前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商翯,往河南、山東二都司訓練軍馬,這種特派任務還有其他諸如工程營建、地方屯田、募兵、軍糧調運等等事務,都是為戰事而服務。

所以除開這二者外,五府的基本職權,主要在後麵三項。

“第一步,抓屯田!”

湯昊看向了馬永和鄧伯顏。

“屯田乃軍隊利益的保障。”

“軍屯可以確保將士們的利益,而今天下軍屯大多被權貴士紳所侵占,所以希望二位可以狠抓此事,本侯會向皇帝陛下請旨,任命二位出巡天下清查軍屯,不管是誰膽敢侵占軍屯田地,要麼還田,要麼抄家,明白了嗎?”

馬永和鄧伯顏急忙躬身領命,沒有任何意見。

他們二人此次能夠封侯,全賴中山侯之功,這侯爵可是世襲侯爵,不是什麼阿貓阿狗啊!

從今以後,二人也算是步入大明中樞權力核心層了,足以光宗耀祖的那種。

馬永還好,畢竟他們家先前沒什麼傳承,但是鄧伯顏不一樣,他可是開國名將鄧愈後人。

鄧愈天生魁梧,勇武過人,十六歲領兵抗元,後率所部萬餘人從盱眙投奔太祖朱元璋,太祖賜其名為鄧愈。

後這位名將追隨太祖朱元璋渡過長江,攻克太平、集慶,直取鎮江,屢立戰功,升為廣興翼元帥。後轉戰浙西,屢敗元軍。累積軍功屢次升官,曆任僉行樞密院事、江西行省參知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湖廣行省平章、右禦史大夫、太子右諭德。

大明立國之後,鄧愈跟隨徐達遠征甘肅,擊敗北元軍隊,招降吐蕃、烏斯藏諸部,晉封為榮祿大夫、右柱國,封衛國公,後於洪武十年病逝於壽春,追封為寧河王,諡號武順,並配享太廟。

說實話,鄧愈功績無疑是開國名將裡麵都可以排進前列都那一批。

老鄧家也因為鄧愈的開國之功而位列公爵世家,子孫世代承襲,可以說是走上了人生巔峰。

然而傳承到了第二代,鄧愈子鄧鎮承襲申國公爵位時,受到李善長牽連,鄧鎮因為是其外孫女婿奪爵被殺。

至此,衛國公曆一世一代;申國公曆一世一代,老鄧家徹底失爵。

直到此刻,因為中山侯的鼎力扶持,鄧伯顏憑借掃平倭國之功,得以封爵濟寧侯,這對來說意義太重大了。

因此哪怕到了現在,鄧伯顏眼眶都是紅的,看向湯昊的目光裡麵充滿了狂熱。

屯田一事交給了馬永和鄧伯顏,湯昊也可以暫時放心。

其次就是這軍籍管理了,湯昊則是看向了仇鉞和張懋。

“祖父,軍籍一事,想來還要您親自出手了。”

“我會親自去找那楊一清,所要各都司衛所軍籍,然後仇鉞你負責清查這些衛所軍籍,天賜和繼祖他們會配合你,揪出那些害群之馬,不管是冒領吃空餉的還是隱瞞不上報的,我們必須弄清楚各個都司的具體兵力情況!”

仇鉞下意識地點了點頭,然後看向了老國公張懋。

這種清理軍籍的事情,自然還是交給老家夥來做比較好,反正他閒著也是閒著,更彆提人家以前還主持過修史這種讀書人的活兒,也算是經驗豐富了。

張懋沒好氣地瞪了湯昊一眼,連他的壯丁都抓,這個孫女婿真是一點不尊老。

不過他也能夠理解,畢竟現在五府缺人,尤其是可以獨當一麵的人。

諸如馬永、鄧伯顏他們,可都是湯昊一次次征戰沙場培養出來的年輕武勳,要說軍功這方麵還是差點意思,資曆就更不用提了,所以還是需要他們這些老牌勳貴坐鎮,才能讓人放心。

至少張懋和朱暉等人也感受到了湯昊對他們的尊重,沒有直接將他們老牌勳貴給直接架空。

隨即就是最後一項,推選將領。

“這一次有功將士名單,包括先前數次征戰等,你們儘快擬定出一份詳細名單,本侯負責跟吏部交涉,最好給這些兒郎掙一個衛所軍官的位置,各都司都需要安插進我們自己人。”

“重建五府不是隻有一個中樞這麼簡單,天下各都司都必須聽從五府號令,認可五府的領導,不然我們重建五府就沒有任何意義!”

眾人聽後連連點頭,這是應有之理。

以往五府形同虛設,文臣縉紳已經將手伸進了地方衛所裡麵。

比如那個山東都司指揮使邊雄,就是出身官宦世家,得了背後的河間邊氏相助,這才一步一步爬到了山東都司指揮使的高位,後麵更是與文臣縉紳勾結在一起貪腐謀利,甚至暗中與倭寇進行走私貿易。

最後,湯昊看向了一眾心腹。

“今日之後,你們大部分人都會有自己的職責,或是獨當一麵,或是鎮守一方。”

“不管是封侯還是拜將,這都是你們追隨本侯南征北戰這麼多年應得的,但是有一點本侯希望你們記住,不要忘記初心,不要勾結士紳,否則休怪本侯不念舊情!”

初心是什麼?

自然是打垮士紳縉紳!

這是湯昊不能容忍的一條紅線。

他不希望自己帶出來的武勳,剛剛有點出息了,就為了錢財利益而勾結士紳縉紳!

如果真有人這麼做,湯昊也不介意,親手宰了他!

一眾武勳下意識地點了點頭,將此事牢牢記在了心裡。

“日子還很長!”

“北虜尚未平定,我等仍需努力!”

“本侯不希望看到,將來出兵北虜時,少了你們其中任何一個!”

眾將聽後熱血澎湃,全都神情狂熱地看向中山侯。

或許,追隨中山侯湯昊,是他們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選擇!

正當這個時候,有人前來稟報,兵部尚書楊一清親自過來了。

湯昊聞言嘴角一抽,不過見還是要見的。

畢竟不管怎麼說,五府想要重建,還得看這位大司馬的意思。

人家要是鐵了心地從中做梗,那麻煩可就大了。

很快眾人識趣離開,前去忙著各自的任務。

湯昊在衙署值房接見了兵部尚書楊一清,這位大司馬臉色鐵青地走了進來。

“本官要喝茶!”

“沒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