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路的遊曆之中,玄源麵對過無數的決戰和權衡。
雖然十分艱難,可每一次天地大劫之時,玄源最終都選擇迎接挑戰,而不是消極對待。
在玄源的積極主動之下,他跨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最終走到了今天這個修為。
玄源對於大道的看法一向都是爭!
也就是大道唯爭。
爭不
過是表現在外的行動罷了,他的核心還在於玄源的勇氣和自信。
如果缺少這兩樣的話,那玄源根本無法進行任何競爭,也不可能打贏任何競爭。
當然了,在一路的競爭之中,同樣離不開玄源的智慧,哪怕他對於天地局勢的判斷,大多來源於他的記憶。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哪怕玄源一路走來沒有太多值得炫耀的展示智慧的地方,可他能夠一路走到現在這個層次,又哪裡離得開他的智慧?
如果要說他的智慧的核心,那就是一個“穩”字。
“穩”看似和“爭”有所矛盾,可其實他們並非完全對立的存在。
玄源的“爭”從來都是建立在“穩”的基礎上。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勇氣”、“自信”、“智慧”、“穩”,都是玄源行事的關鍵字之一。
而除了“穩”之外,“勇氣”、“自信”、“智慧”三者,都是修士不可或缺的品質,更彆說是玄源這樣層次的修士了。
當然了,除了這些正麵的品質之外,玄源一路走來也並非全是順風順水。
在最初決定是否主動加入龍族之時,玄源也曾經猶豫過,徘徊過。
直到他到達準聖修為之後,確信自己能夠初步保障自己的安全之後,他才下定決心主動加入龍族。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介紹玄源這個階段的狀態的話,那“權衡利弊”再適合不過了。
說到底,哪怕是修士,他們的行事也擺脫不了一個“利”字。
這一點,玄源從來都不會否認。
甚至他每一次投身天地大劫,都是為了一個“利”字。
玄源和平凡人的區彆,或許就在於他們眼中的利並不相同。
作為修士,玄源的利當然是大道,最大的利也隻能是大道。
無論古今中外,任何人的追求,最終都可以歸結到一個“利”字。
功名利祿,都是利的一種體現。
哪怕是犧牲,哪怕是饋贈,也同樣躲不開這個“利”字。
為了愛犧牲,為了恨犧牲,為了義犧牲,為了信仰犧牲。
說明他們的“利”是不同的。
這樣的“利”或許是家人、或許是愛人、或許是榮譽、或許是信仰、或許是家國情懷……
任何事件的驅動,都可以看成是因為“利”而驅動。
所以說,逐利是人的天性,自然也是玄源的天性,也是玄源奮鬥的動力源泉之一,也是玄源思想的關鍵字之一。
而在行事的時候,總會有不同的“利”糾結到了一起,甚至互斥。
到了這個時候,所有的抉擇或許艱難,不過最終都是在“利”的趨勢下進行的。
而如何判斷那個選擇更符合自己的“利”,就是涉及到對於“利”的更深層次的分析了。
因為“利”於“利”之間的比較,從來都沒有一個量化的標準。
因為有些“利”是可以被犧牲的,有些“利”則是一點都不能退讓。
不能退讓的“利”,就是自己的原則,自己的堅持。
當然了,抉擇總是困難的,忠孝兩難全。
“忠”和“孝”都是為人處世的原則之一,都是個人的堅持之一。
遇到這樣的問題,沒有誰會不頭疼,也沒有那個決定能夠說得上正確。
一旦麵臨這種抉擇,必然會有痛苦伴隨。
這就好像玄源之前在最終決戰之時麵對的抉擇一樣。
在洪荒世
界之中大打出手從某種程度上講是違背玄源的原則的,可放棄進攻西方聯盟同樣違背了玄源追求大道的原則。
在兩者的比較之中,玄源選擇了追求自己的大道。
這同樣是一個無法分清對錯的選擇。
可見“利”哪怕在難分出他們的重要性,可到了最終不得不決定的時候,總是能夠分辨出來的。
當然了,有的的人會選擇“忠”,有的人會選擇“孝”。
在外界的判斷之中或許對於這兩者有所傾向,可對於做出決定的人來說,他們的傾向就是他們的最終決定。
不管過程如何,玄源能夠走到今天這個地步,離不開的一個優良品質就是毅力、就是堅持、就是恒心。
這也是每一位修行者所必備的品質之一。
……
當然了,在玄源這漫長的修行生涯之中,還有很多很多的選擇能夠透露出他的各種思想。
不過籠統的來說,也就是“好奇心”、“善”、“穩”、“爭”、“智慧”、“勇氣”、“自信”、“逐利”、“毅力”。
這幾個關鍵字,可以說是玄源能夠走到今天最重要的核心所在了。
如果單單從這幾個關鍵字來看,玄源的選擇或許會和洪荒世界的大部分修士的選擇沒有太大的區彆。
實則不然。
因為看似相同的品質,在不同的修士心中的優先級也是不同的。
就好像是玄源之前所想的,“忠”和“孝”的選擇的問題。
在細微之處的優先級的不同,就能夠造就兩種不同的人生。
調火鍋料之時,選擇同樣的佐料,但是量不同,得出的味道尚且不同,又何況是人生的選擇。
而人生之中,每一次選擇的不同,都會造就不同的結局。
玄源有足夠的自信,正是在這些關鍵字的影響下,自己才能夠走到今天這個層次。
而自己擁有的這些關鍵字極其相關的品質,才是自己走到今天的主要原因。
有了這些,哪怕再來一次,玄源大概率還是能夠擁有現在的一切。
這也是所謂的性格決定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