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農村包圍城市,很是要得。不過孫總,這樣做,需要不少職工,我擔心合格的工程師不夠呀。”
“華夏飛機裡麵高素質人才不少,正好可以安排一部分人,等這一部分人培訓後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另外就是需要招聘,現在咱們名氣大了,隻要在群眾日報上登報招聘,就不用擔心了。”
鄭飛想了想,“好,就這麼乾,廣南下麵好些市縣都願意接收咱們的實驗產品,看來確實是我保守了。”
“你想精益求精當然沒錯,不過該冒險的時候就該冒險。隻要價格便宜,服務周到些,小城市現在不會那麼挑剔。
另外就是這次拆分的單位肯定要繼續發展,肯定還需要大量人手,必須優先招錄華夏飛機等待轉崗的同誌,為了這幾萬人吃喝拉撒真是要了我的命了。”
“這沒有問題,這一點我早就跟他們說過。隻是華飛怎麼會有這麼多閒人?”
孫祖傑苦笑得說道,“前幾年知青返城,為了安置他們國家不得不出此下策,現在到了我們還債的時候了。”
鄭飛點點頭,“看來我們也有必要多辦幾個代工廠,以安排就業。”
“嗯,也隻能出此下策了,隻是代工廠要想有競爭力隻有和港島桃花島的做法一樣,所以這樣的血汗工廠不能放在歐派電子,咱們這塊牌子很值錢,不能有任何汙點。”
“嗯,我會召開會議商議,想出一個好辦法。”
孫祖傑點點頭,事實上他心目中更合理的方式是歐派電子隻研發,不管生產,隻是國內現在確實做不到,他需要安置的人手太多了,不辦廠子怎麼安排的下。
在1983年的下半年開始,華夏飛機三線單位的搬遷正式啟動,孫祖傑與贛省達成協議後,一大批建設者們告彆了剛剛建設不久的三線工廠,連同生產線一起搬到了贛省,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這是一筆巨大的開銷,孫祖傑隻能咬著牙出了這筆錢。這筆錢遲早要花,他不願意等到這些廠拖得快不行了再啟動,那樣華投需要付出的代價更大。所以現在被罵幾聲崽賣爺田不心疼他也認了,反正他也會裝作聽不到。
與此同時,在張震中先生的眼皮子底下,運十生產線的拆遷也正式啟動,上飛廠不惜以勞動競賽的方式開始了拆遷。幾年前無數人熱淚盈眶的組裝起第一架運十,現在卻要以這樣的方式拆除生產線,命運真是太神奇了。
而拆遷出來的生產線被送到了回收站當成廢鐵,轉而卻被秘密拉到了遙遠的三秦大地,在那裡華夏飛機一批被退休的老專家需要指導著一批新手重新把生產線搭建起來,然後維護好,用來培養人才,同時隨時等待華投啟動運十的那一天。
在其後的十年裡,這些與孫祖傑“”鬨翻了”的專家,除了幫助華國建立相應的民航標準以外,剩下的時光大部分就放在這條新運十總裝線上,他們以老帶新,將肚子裡的才學交給了一大批精心挑選出來的學員,目標是為了實現香火的延續。
看到了華國的誠意之後,麥道公司終於與華夏飛機達成了麥道82飛機的組裝以及相應的補償貿易協議。
麥道承諾用25年的時間,幫助華國建立一個三步走的民航工業。先組裝麥道80/90,然後是設計100座客機,再然後是180座客機。
這是華美之間在80年代最大的合作項目,這也同樣是一個超級釣魚項目,雙方都在釣魚,就看誰更技高一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