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漢唐之間榷商和議細節之時,劉承祐禦駕南下曆陽,和約達成之後,淮南之地,再無戰火,隻待交接完畢,自去歲秋動兵始,漢唐兩國持續五個月的戰爭,便可宣告結束了。
二月十五日,劉承祐自曆陽北上,駕臨滁州,宿於清流縣。大抵是戰事結束,南征戰略達成,大獲全勝,劉承祐心情放鬆,趁著天氣好,與王樸等臣登縣西之清流山。
正值仲春時節,春意已濃,山林之間,已儘染新綠。清流山算不上高險,但夠曲折,山中口便為清流關卡所設之處,山野之中,多牡丹,春日正盛,牡丹雖遲,但漫山遍野之間,已然儘是山花爛漫,萬紫千紅。
找了幾名山農充當向導,沿著山間小路,自關南,繞至關北,既可起登山之效,還可探出一條偷襲小徑。
穿過一個豁口,當真豁然開朗,順勢倚於山石,暫作休息。側耳傾聽,除鳥鳴之外,尚有溪澗淙淙,那是請流水的流逝聲。
“清流關下請流水,請流水過清流山。”劉承祐來了詩興,順口念了兩句,然後便後悔了。
王樸與李昉隨駕,也是意外地看著劉承祐,天子雖偶有“名詞佳句”,但總是簡短不全。此時聽其吟誦,卻是一派平俗詩頭,並且,戛然而止。
迎著二者的目光,劉承祐臉皮也不禁發紅,擺了擺手,強行笑道:“罷了,朕實無詩才,讓二位見笑了!”
聞言,李昉則道:“詩詞終究小道,陛下雄才,儘在治國用兵!”
對其恭維,劉承祐不以為意,輕笑兩聲,隨即表情一斂:“朕方才所吟,都不許傳出去,否則,定不輕饒!”
不管怎麼樣,這等打油詩若是傳出來,還是有損於他大漢天子的英明。
“是!”見狀,周遭之人,齊應,不過語氣倒是挺輕鬆的。
“李昉!”劉承祐似乎有意岔開話題,問道:“聽聞你在寫南征記事?”
“正是!”李昉應道:“此番陛下南征,儘取淮南十四州,拓地千裡,增民百萬,江淮臣服。臣有幸從征,詳觀陛下之政謀權變,大漢將士之精悍善戰,心有所感,欲綜述之,記為文章!”
“不錯!”劉承祐抬手,吩咐道:“成書之後,當呈與朕一覽,看看從你筆下,此次征唐,是怎樣一番記述!”
李昉自然喜而應之:“是!”
“此書,朕取個名字吧!”劉承祐看起來,確實很有興致,道:“就叫吧!”
“是!”
歇息了一會兒,劉承祐差人問還有多久出山,向導答,約有二十裡山路。登山,也就求個心情,看個意境,山路走多了,也累。不過,自己選的路,再苦再累,也得咬牙走下去。
“當年朕能隨軍急行百裡,翻山越野,如履平地,這不過幾年下來,髀肉橫生,體力竟有不支!”劉承祐感慨著。
他都如此,王樸與李昉則更不堪了。聽其言,一邊喘著粗氣,王樸說道:“陛下勞心,以禦萬民,其間苦楚,更勝於軀體之乏啊!”
“平日裡,勞形於軍國大事,抽得閒暇,登高望遠,確有曠達心胸之效!”劉承祐說。
偏頭,見王樸實在難耐其累,劉承祐當即喚道:“李繼勳!”
很快,前方一名身材精瘦的將軍,踩著曲折小徑,快步而來:“陛下有何吩咐?”
此番,隨駕護衛的,是兩百奉宸營衛,跋山涉水這種事情,對他們而言,是很輕鬆的事情。
指著王樸,劉承祐吩咐著:“找衛士,輪番背上王尚書!”
“是!”
“謝陛下!”王樸苦笑著,卻沒拒絕天子的好意,隻是老眼之中,難免感動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