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以額貼地,不敢抬頭,不敢說話。
但個個都在心裡直罵娘。
欲為明君?
陛下您這可不是剛登基……您是已經即位十六年了!
您看看您過去十六年裡乾的那些事兒!
哦,現在說要做明君了。
早乾嘛去了?!
指望您做明君,不如指望孝廟還朝。
朱厚照的話,他們是一個字都不不信。
甚至還覺得朱厚照太賴皮。
他們說以孝治國,朱厚照就說“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
就差指著鼻子,罵他們想忽悠自己做司馬氏第二。
特彆是,大家都知道,有晉一朝,出過不少腦子不太好使的皇帝。
是真腦子不太好使。
譬如,何不食肉糜。
他們說孔聖人,朱厚照就說《儀禮》。
《儀禮》原稱《禮》,為儒家十三經之一,為儒家傳習最早的一部經。
《儀禮》這部經有多重要呢。
先秦六經中有它,漢朝的五經學官中有它,唐立九經中有它,宋時十三經也有它。
儒家三禮,《周禮》、《儀禮》、《禮記》。
可《禮記》中很多篇幅都源於《儀禮》,是《儀禮》的弟弟。
《儀禮》作者有兩個說法,一曰周公,一曰孔聖。
大明國以儒為尊,當然認可孔聖作《禮》一說。
所以,兩個都是孔聖的主張。
那他們是不是該去打一架,看看以哪個為先?
他們說孝廟,朱厚照說太祖。
對,孝廟是朱厚照的爹,子從父,要聽話。
可太祖是大明國基業的開創者,諸位皇帝的祖宗!
彆說孝廟了,就是憲廟……乃至太宗來了,都得聽話,叫乾啥就得乾啥,說磕一個就絕不能含糊。
朝臣很絕望。
他們覺得自己說的沒錯,可天子說的也沒錯。
天子說錯了嗎?
晉朝不是以孝治國?
《儀禮》說的要是有錯,那就是在否定他們儒家的核心思想。
誰說有錯,誰今天就得當場血濺五百步。
太祖說的話都在《太祖實錄》上記著呢!
這就更讓他們絕望了。
以前還能旁征博引,引經據典,駁倒天子,讓他勉強聽話一點。
現在好了,天子死了又活,竟然在地府學會了如何把自己拉到和他們一樣的水平,再用他們的方式回敬他們。
很多人在這一刻,深切感受到了蔣冕的心情。
絕望,無奈,想躺平。
朱厚照讓朝臣跪了一會兒,看火候差不多了,就喊起了。
“都起來吧,你們也是赤心奉國。大家不過言辭上有些爭執罷了,都不礙事。”
得了天子之令,群臣方才起來。
有些年紀大的,一時起不了身,還得靠邊上的同僚扶一把。
楊廷和不欲繼續在這個話題上牽扯過多,多的是政事要處理。
他微微側頭,胡須在風中飄動。
立馬有人會意,將首輔的意思傳下去。
文臣這班響起咳嗽聲。
自班末出列者,張九敘也,刑科給事,首輔座下第一打手。
張九敘長相周正,富有親和力,聲音清亮而不刺耳,口才也是極好的。
“陛下,壽寧、建昌為國戚,慈壽皇太後為天子之母,此乃家事。臣以為,不應在朝議時商議。”
朱厚照為難又狐疑,“不是都說天子無家事嗎?往常朕寵幸幾個女子,你們要上疏。朕久不入內,你們也要上疏。無子亦上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