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弟弟在詔獄中認罪畫押後,被斬首於市的消息傳入仁壽宮。
已經被軟禁起來的張太後心力交瘁。
她知道,這是自己兒子故意讓人告訴她的。
在第二天張太後睡醒後,宮人們就發現不對勁。
張太後中風了。
嘴歪了,眼睛也斜了,半邊身子不能動彈,連話都說不了。
她現在隻能發出簡單的氣音,用可以動的那隻手表達自己的意思。
朱厚照沒當天就前往仁壽宮探病。
他忙著開棺驗親。
夏皇後也沒來侍疾。
因為邵太貴妃也在同一時間病了,夏皇後分身無暇。
而宮中另兩位平時頗得張太後喜愛的吳德妃與沈賢妃,來倒是來了,可離得床榻三尺遠。
根本沒有夏皇後侍疾時,親力親為的貼心。
張太後如今的處境,自然沒有得到宮人們的悉心照料。
她淪落至此的原因,宮裡多有傳言。
雖然眾說紛紜,但大家得出的結論很一致太後失愛於陛下。
連日臥榻的張太後,因為沒有人及時翻身擦洗,乃至如廁之事也無人及時關注,導致身上長了褥瘡,湊近了,就是一股惡臭。
怪不得兩位嬪妃不願靠近。
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
先是天子開棺驗親,驗證了王女兒的確為天子生母之事。
接著,天子於朝議上,以理據爭,要求追封王女兒為皇後。
“此舉應太祖所重之孝道。”
“朕不能侍奉生母生前於膝下,唯能於生母亡後給予追贈。”
不過群臣最終讓步的原因,是天子明確表示,不會因追封王女兒為後,而給予鄭家任何封賞。
“生母在世時,未曾因寵恃驕,求得皇考賞賜。又顧全大局,不因己而讓皇考為難,保全皇考與母後皇太後的名聲。”
“就連朕親祖父鄭旺身陷囹圄,也不曾求情於皇考。可見朕之生母,乃情深義重,至仁至義的賢女子。”
“朕為人子,豈能忤逆生母之意呢?若朕之生母乃貪財求名之人,何至於今日這般,落得草席敷麵之局?”
“朕不忍違逆生母之意,唯追封後位,以聖母皇太後尊之,不以爵位、錢財辱我母族。”
張太後聽說後,將養幾日,有些好轉的身體,再次惡化。
以爵位、錢財辱母?
這不是在指著自己的鼻子罵嗎?
等聽聞天子將王女兒追封後,合葬泰陵,還將其牌位祔廟,張太後火冒三丈。
王女兒祔廟,意味著張太後薨逝後,不可能袝祭於先祖之廟內。
往後朱家子嗣,供奉祭祀的,全是這個不明來曆的女子,而非她這個正統皇後、太後、真正生下天子的人。
張太後氣得一下一下,不停拍打著床榻。
滿朝文武,就沒有一個能攔住無道天子的嗎?!
孝廟,你睜開眼看一看啊!
朱家的列祖列宗,你們開開眼呐!
朱厚照處理完這些事後,才有閒情逸致,來到仁壽宮。
因為有一個消息,他想親自告訴張太後。
朱厚照沒像兩位妃子那樣,用手帕遮住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