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隊伍最前麵的,是由兩個魁梧的武夫抬著的匾額。
楊一清還找了廣州府中最好的樂戶,一路跟著吹拉彈奏。
又特地讓陳倫調來一些太監,跟著繞城一周的隊伍,提燈撒花。
廣州府內的百姓哪裡見過這陣仗,紛紛出來看熱鬨。
私塾內的朗朗讀書聲聽不見了,因為不僅學子心癢癢,就連先生也想看。
街邊的店家同攤販,連自家東西也顧不上,一股腦兒地聚攏在街邊,看著那一車車的銅山和匾額,嘖嘖稱奇。
“這下吳家和鄭家可算是出了大名了,上達天聽!”
“哎,那上頭寫的什麼字兒?”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中間那個是禦印,皇帝才能用的!”
“上頭描的金粉,是真金還是假的?回頭要是沒錢了,去偷著刮點兒下來,是不是就發了?!”
“聽說吳家和鄭家打算放在祠堂裡頭的,到時候肯定嚴防死守。你要能混進去才怪。”
楊一清坐著四抬轎,遠遠地綴在隊伍後麵。
他聽著喧鬨聲中,百姓們的討論,滿意地眯起眼。
不枉他費這一片心機。
吳瑗從早上領了消息之後,就讓全家老小,穿上最好的衣服,戴上最好的飾物,齊聚門前,朝著隊伍來的方向踮著腳望。
“來了來了!朝這邊來了!”
吳瑗立馬精神一振,朝身後族人嚴厲叮囑。
“都給我打起精神來!今日這樣的大日子,就是再過百年,都不一定碰得上!”
“誰要在這個節骨眼上,給我難堪,叫我下不來台。嗬!”
最後那聲冷笑,叫眾人打了個寒顫。
吳宅家養的樂戶,在管家的示意下,也開始了演奏。
喧鬨聲越來越近,吳瑗也越來越興奮。
他的眼睛發亮泛著血絲,雙頰通紅油亮,微凸的將軍肚,被束帶裹得緊緊的,看起來沒那麼富態了。
反倒襯出些當年的書生卷氣。
趁著隊伍還沒到跟前,吳瑗趕緊用絲帕,擦了擦掌心的汗。
身後抱著孫兒的夫人低聲問“這還得多久?幺孫兒快睡著了,回頭要是哭起來,可就難看了。”
吳瑗瞪了她一眼,“難不成我去催官府走快點?婦道人家,沒點眼力勁!”
“孩子哭了就哭去,今兒是大喜日子,哭幾聲怎麼啦?”
罵退了夫人,吳瑗死死盯著越來越近的隊伍。
“喜報,喜報!”
“廣東省人傑地靈,有鄉賢吳氏名瑗者,衛國有功,天子特賜匾額一扇!”
吳瑗看都沒看報喜的人一眼,死死盯著他身後的匾額。
吳瑗的大兒子見父親失態,趕緊抓了一把備下的銅錢,往人手裡塞。
“見諒,見諒!”
吳瑗想要上前去迎那匾額,走了幾步,踉踉蹌蹌地就被身後兩個兒子扶住。
“爹,小心些。”
吳瑗一扭身體,揮開兩個兒子。
一步一步地走到匾額前,兩道老淚縱橫而下。
是真的……是真的!
和自己那天看到的一模一樣!
楊公乃有信之人!
爹!爺爺!
你們在天之靈看到了嗎?
孫兒沒能為官執政……但這禦賜的匾額,是孫兒為家裡掙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