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禾看著妻子的背影心裡卻亂成了一團麻。更多精彩小說,請前往,
裡要求所有下派工作組必須在10月15日到達所包村。14日上午,岸江電視台專門召開了全台職工大會,歡送工作組的同誌到農村第一線參加包扶工作。晴晴坐在一個很不起眼的角落裡,兩眼死死地盯著田家禾,她驚喜地發現田家禾手裡提著的包裹正是她送去的那個旅行包,晴晴一顆懸著的心才平平穩穩地落了地。
那天田家禾被妻子一陣連珠炮“轟炸”後,也靜下心來認真進行了反省:自從晴晴進台工作以來,他確實讓晴晴受了不少的委秦。沒和她說過一句好話,也沒給她過一個好臉色,對於晴晴的熱情主動,他總是采取回避和疏遠的辦法,沒有扮演好一個大哥哥如何對待一個小妹妹的角色。如果真的主動對她熱情一點,態度好一些,也許這樣更能避開一些閒言碎語,他們之間相處的就會更輕鬆一些,更能證明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是純粹同事關係、朋友關係。正是他這種敏感的躲避才引起彆人的懷疑與猜測。
想到這裡家禾一顆沉重的心也猛然舒展開了。他輕輕地打開了旅行包,一件件地把包裡的東西擺在桌子上:兩條毛巾、一支牙膏、一把牙刷、一個電動剃須刀、一瓶花露水、一盒風油精、一隻充電手燈、一雙運動鞋、一雙膠鞋、一把雨傘、一身運動服、兩副手套……。好像凡是在農村能用到的她都想到了,滿滿地堆了一桌子,好象開了一個雜貨攤。看著這些物品,田家禾情不自禁地笑了:妻子的粗枝大葉與晴晴的心細如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下派工作組走後第三天,台裡對部分人員也進行了調整,王晴晴從“在線”部調入“直播民生”部。直播民生部是近年來剛剛成立的一個新部,也是全收視率比較高的欄目。在晴晴上任的第一天,部主任就約好了全部的人員中午給她接風,這讓她感到很為難。不去會傷了大家的和氣,去吧她又沒那個心情。那天中午她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情。想陪杜友倩和田牧吃頓飯,隨便安慰一下她母女倆。但同事們的盛情實在讓她推脫不掉,後在民生部主任的再三邀請下,她隻好勉強答應下來……
晴晴最近有點怪,對飯店特彆敏感。提到飯店她就自然而然條件反射到那件不愉快的事。那天中午她隻吃到一半時間。感到胃裡有點舒服,給同事們打了一聲招呼,就匆匆離開了飯店。
回到家,心情亂成一團麻的王晴晴像丟了魂似的坐臥不寧。她一會走進臥室。拾翻一陣衣服,一會又跑進書房,翻開幾頁雜誌,後來她又回到了客廳坐著發呆。“要不要給田家禾打個電話?詢問一下駐村的情況?”剛想到這裡,她的頭搖得像貨郞鼓一樣又被她否決了:“不。不,我一不是他的領導,二不是他的家人,我乾嗎要給他打電話!”
看到女兒心神不安的樣子,王母試探地問道:“和誰生氣了?”“和我自己!”晴晴沒好氣地回了一句。王母知道自己女兒的脾氣性格,沒有再問,便悄悄回自己房間去了。
“媽,今天我去接妍妍,您在家歇歇吧!”望著母親離去的背影。晴晴開始後悔自己對母親的態度太生硬了,忙改口把平時母親接妍妍放學的事攬了過來。
王母停住腳步又小心地問道:“今天下午你不去上班了?”
“不去了,今天休息半天!”
“那好,下午我多做幾個菜!”
晴晴的心情平靜了很多,她主動打開了電視機尋找著自己喜愛的節目。這時。她的手機突然響了……
海風鹹鹹的、濕濕地吹在李德農的臉上,他虔誠地站在海岸上,迎著海風,靜觀大海風起雲湧。李德農生在內地、長在內地、工作在內地。對大海一直懷著一種特彆的感情,以至於每次有機會出差。他選擇有大海的地方。今天,他終於如願以償地溶進了海邊一座城,他常常為自己的選擇感到欣慰,也為自己的家庭感到自豪。隻要有空他就叫上妻子女兒一起到海邊踏浪,到浴場遊泳,到海灘曬太陽,儘情地享受大海的樂趣。
通過對大海的感受他心血來潮,即興寫了一篇散文《擁抱海浪》,後來《岸江日報》很快發表了這篇文章。
沉睡了三十多年的夢終於醒了,我站在了洶湧澎湃的大海岸上。
此時正是大海漲潮的時候,我和妻子女兒隨著遊人沿著海濱浴場漫行。天空是湛藍湛藍的,海水是湛藍湛藍的,十月的海風涼絲絲的,帶著澀的味、鹹的味,風吹浪湧咆哮著一陣接一陣向海岸拍來。海灘在退縮,礁石在退縮,潮水以任性的執著,在暴發中尋找出路,在緩衝中積蓄力量,在咆哮中全速前進……一浪著蓋過一浪,一往無前、勢不可擋!我儘情地、忘我地欣賞著潮水與礁石激起的浪花的美麗,沉浸於大自然賦於的景觀裡,如癡如醉地品味著大海的博大、海浪的力量,曾一度緊縮的心也忽然開朗了。
海水與礁石的碰撞激起的浪花,灑在我的臉上,灑在妻子和女兒漂亮的連衣裙上,許多遊人下意識地向後躲閃,此時一群不知天高地厚海闊的青年男女,身著花花綠綠遊泳衣,象“瘋子”一樣在逐漸縮小的沙灘上奔跑、彈腿、擴胸、扭腰,做著各種各樣的預備動作,然後迎著海浪昂首挺胸、義無反顧地撲向大海,溶入到大海的懷抱。
突然一個大浪向岸邊撲來,把幾個年青人推在了岸邊的沙灘上,好多離海邊較遠的弄潮兒在浪起浪落中起伏,接著透涼的海風卷起層層大浪以更猛烈的攻勢壓向岸邊,一個接一個的大浪,象一群發怒的雄獅張開大嘴嚎叫著顯示著它的威力。妻子尖叫了一聲抱著女兒的頭把臉背了過去,我的神經也隨之繃緊了,從書本上學到的那點有關大海的知識,頃刻間都凝聚在大海那幅獰猙的麵孔上,從擔心升格為懼怕――
麵對洶湧的大海人的力量不是太渺小了嗎?這些年青的弄潮兒不是在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嗎?
最終證實,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弄潮兒依然在大風大浪中搏擊,依靠他們的膽識、體魄和技巧在與海浪的博弈中始終處於主導的地位。他們贏得了岸上遊人的陣陣喝彩。這時我忽然想起:懦弱的看客和無知的擔心,比弄潮兒累心,卻永遠享受不到弄潮兒歡樂與快活。
風漸漸地小了、浪也小了,一批年青人上了岸,又一批年青人撲向的大海的懷抱。他們在風浪中沉浮、搏擊。構出了一幅海、浪、人三位一體的風景線。
李德農辭職到岸江發展事業,並不是因為得罪了秦唐,真正的原因是為了他的妻子葉紅。葉紅老家也在農村,她畢業於一所幼兒師範學校。開始分配到農村一所小學幼兒園任教。在一次幼兒教師“大比武”中,她以優異的成績脫穎而出,被破格提拔到機關幼兒園工作。由於業務非常出色很受園領導和小朋友的喜愛,也成了機關幼兒園的教師骨乾。
鮮花榮譽開始讓葉紅不起來,她總覺得機關幼兒園的學生都是級、直領導的孩子。在那裡工作就好象走在刀刃上,一不小心就會出問題,安全問題讓她承受了更多的壓力。她很想換一個環境,放鬆一下自己的心情。
一天她在翻閱少兒雜誌時,無意發現了一條岸江高薪招聘幼兒教師的啟示,她抱著試試的心理報名參加了應聘,結果她以高分被錄取。在接到通知的那天她高興地跑到李德農單位,把這一好消息告訴他,並征求了丈夫的意見。
對妻子的選擇李德農曾猶豫過。放著穩定的工作不做,到外地去創業有一定的冒險性,況且就他的工作而言剛在岸江打開局麵,正是如日中天的大好時節。但為了妻子有一個舒心的工作環境,他隻好作了讓步。為了做到萬無一失。他通過在岸江委工作的同學了解了一下當地的情況,覺得在那裡發展自己的事業也很有前途,就抱著闖一闖的念頭帶著全家來到了岸江。
在安頓好妻子的工作和女兒的學習後,他經同學介紹也很快在岸江最大的一家律師事務所找到了一份工作。從此夫妻倆人開始了在岸江的創業之路。
李德農是一個很有心計的人,上班後他立即收集了當地的一些風土人情、風俗習慣、地理氣候和治安狀況等資料。為他能夠迅速熟悉當地的工作環境奠定了基礎。就在他上班後的第二周,他所在的律師事務所就接到了一個財產糾紛的案子,被告聘請他做辯護律師。
李德農初來乍到,當然對這個案子非常重視。他仔細地了案卷,先後三次到被告家中調查了解情況。
原告楊旭霞,54歲,是被告的同胞姐姐,家住柳條村,農民,丈夫是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包工頭,常年在外攬生意;三個子女都已成家立業,家庭條件較好。原告狀告被告獨呑了他們父親在海外的遺產。
被告叫楊旭生,家住岸江小胡村,年齡51歲,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上有一位80多歲的老母親。母親在28年前不幸得了偏瘓,長年臥床不起,成了吃喝拉撒都需要人侍候的植物人;妻子是一般農村婦女,下有一對兒女都已成家,全家都是靠務農為生,家庭狀況比較貧困。50年前,原告、被告的父親老楊,舍妻撇子與彆人合夥去了南洋做生意,從此便與家人失去了聯係,直到解放後多年也沒收到一點音信。家人早已認為他死於戰亂或客死他鄉,他們的母親隻身把兩個兒女撫養成人。沒想到的是50年後,被告卻意外地收到了從海外寄來的一筆遺產,還有父親的遺囑。遺囑上寫到:等他死後,把他的所有財產折變成現金,通過一定的手續寄到國內岸江小胡村,由他的妻子楊老太繼承。如妻子不在人世了,就由他最親的直係親屬繼承,其他人不得繼承。這一涉外遺產通過國家有關部門順利地找到了老楊的故鄉,並把遺產的存折親手交給了楊老太的兒子楊旭生。
就是這筆意想不到的遺產,在平靜的小胡村乃至全岸江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當楊旭生收到這筆彙款後,起初他真是悲喜交加。喜得是與父親失散五十多年來,終於知道了父親的下落。父親沒有死於非命而是平安度過了他的晚年,死後還能想著老家給家人留下一筆遺產。悲得是父親也太狠心,五十多年來就沒和家人聯係,讓他們母子飽受了離彆之苦。但畢竟他得到了一筆意外之財,頃刻間把對父親的怨恨變成了對父親的感激。悲歎過後他還是高興的不知說什麼好。
但遺囑上明明白白地寫著:“由他的妻子楊老太繼承。”也就是隻有他母親才是合法的繼承人。可母親一直生活在姐姐家,怎樣通過母親才能享受到這筆遺產?
後在“明白人”的指點下,他才矛塞頓開。他趕緊把老母親從姐姐家接回到小胡村自己的家中,這樣他就掌握了遺產繼承的主動權。
可是。紙總是不會包住火的!
何況這是個的50多年沒有音信,有了音信並帶來兩萬美元遺產的爆炸新聞!
就在楊旭生接回老母到家不到一刻鐘,他姐姐楊旭霞就急匆匆地趕到了小胡村的娘家。姐弟倆人的吵鬨聲驚動了四鄰百姓,他們紛紛跑來看熱鬨。起初楊旭霞的要求並不高,隻是希望楊旭生看在她侍候老母親28年的份上。能在遺產中分給她一小部分,作為她繼續侍候老母親的資金來源。可當時楊旭生早已被2萬美元的巨款衝昏了頭腦,當即回絕了姐姐。楊旭霞在自己的要求被完全拒絕後,一氣之下當天就跑到了岸江人民法院狀告了弟弟楊旭生,並請求法院凍結遺產。法院受理後深感這個涉外遺產案子不同於一般的民事糾紛案,很快起動了一定的法律程序,迅速凍結這筆遺產資金。被告楊旭生拿在手的僅僅是一張“空白”的彙款單。
法院感到案情重大,直接報告到會和法委。領導馬上給予批示:調查清楚,慎重處理!
法院立刻組織了專案調查小組。進入當事人的村和家庭進行了周密詳細的調查取證。調查結果顯示:小胡村楊老太確係遺囑人楊某的妻子,時年80歲,是原告、被告的生母。其丈夫楊某早在50年前與他人結夥到海外謀生,一直音信皆無,楊老太隻身撫養一對兒女長大成人。現戶口所在地是小胡村。楊老太在28年前因高血壓引起中風偏瘓,常年臥床不起,基本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原告楊旭霞當時考慮到被告楊旭生沒有結婚,不方便料理老人。主動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侍候,並一直堅持到現在。被告楊旭生結婚後也曾把楊老太家中照顧。但每年不超過三次,每次不超過五天,但每年為老人提供糧食二百多斤。
事實上楊老太近三十年來基本上定居在原告楊旭霞家中,老人的生活費、醫藥費幾乎全部由原告楊旭霞負擔。針對調查結果,法院對案情進行了廣泛探討,通過合議決定對雙方進行調解:
一、楊老太是遺囑的第一順序繼承人,遺囑中的全部財產(已折合現金2萬美元)理應由楊老太依法繼承,其他人無權繼承。
二、鑒於楊老太目前已完全喪失了對遺產的處理能力和行為能力,失去了正常的語言表達能力。建議遺產應由原告、被告雙方代行管理,但不得違背遺囑精神和繼承人的意誌。雙方各代管遺產50%,即每人1萬美元。
三、從文書下達之日起,楊老太由原告、被告雙方輪流接回家中贍養,一方一月,從被告方開始。
四、楊老太今後的一切生活費、醫療費及所有開支(包括以後的喪葬費)均由雙方平均分攤。雙方如無異議,本調解書從某年某月某日執行。
法院調解書公布後,本以為雙方都能接受,沒想到雙方同是時提出反對。
被告辯解稱:第一順序繼承人楊老太的戶籍所在地在被告方,即,在小胡村。第一順序繼承人與被告是一個家庭整體,被告是第一順序繼承人楊老太法律意義上的監護人,楊老太合法的遺產理應全部由被告代行管理。並同意從此負擔楊老太的一切費用,為老人養老送終。
被告當時還表明態度:鑒於原告多年來在贍養老人即第一順序繼承人方麵,付出了一定的勞動,負擔了部分生活醫藥費用。被告同意將遺產中的20%。折合4000美元交給原告代行管理,並且在不違背繼承人意誌的前提下,可作為原告的經濟補償。
原告辯解稱:第一順序繼承人楊老太中風癱瘓後,已經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自某年某月某日一直在原告家居住。長達28年之久。期間楊老太的所有生活、醫藥費的開支幾乎全部由原告承擔。原告是實際意義上的第一順序繼承人楊老太的監護人。也理應成為全部遺產的實際代管人。原告將繼續履行贍養老人的義務,負擔一切費用,直至為老人養老送終,被告可以擁有探視老人的權力。原告也同時相信。法理的精神應該充分體現社會公德、公平正義,維護實際。
原告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鑒於與原告是一奶同胞的親姐弟關係,原告在不違背繼承人意誌的前提下,原意將遺產中的20%即4000美元交於被告代管。
雙方在辯解中各執一詞,互不相讓。都說明了替第一順序繼承人楊老太代管遺產的正當理由。調解無效,雙方進入到判決程序。
這件本身就具備轟動效應的涉外遺產糾紛案,在調解失敗後更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成為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茶餘飯後的話題,成為全不公開而公開審理的案件。司法機關也麵臨著嚴峻的社會輿論的挑戰。
楊旭生從法院回家後情緒很壞,越想越覺得窩囊:本來已經到口的餡餅,不曾想被半路殺出的“程咬金”給攪混了,況且還“咬”住不放。
他認為姐姐太不識抬舉。俗話說“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你一個出閣的人啦,還與家裡的事攪和什麼?他認為能讓出4000美元給她作為經濟補償,就很給她麵子了,沒想到她還真的蹬著鼻子上臉。來了個獅子大開口。這時楊的妻子也覺得這事不大對頭,她支持丈夫說:“就是要和她打官司!不行,一點也不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