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千歲!”
“渤海軍……”
鬆花江西岸,數千百姓歡呼雀躍,即便此時的吉林十分寒冷,但所有人的身卻都暖洋洋的,所有人的臉都紅彤彤的。
浮橋早已搭建,五百餘騎在朱高煦的帶領下渡過了浮橋,身後跟著五千餘名女真人和近萬牲畜。
“殿下!”
“爹!”
“三郎!”
“二娃!”
鬆花江西岸,渤海軍凱旋歸來的場景是一幅壯觀的畫麵,人們為此歡呼雀躍,整個西岸都籠罩在一片歡慶的氛圍之中。
有的人在尋找自己的父親,還有的在尋找自己的兒子,自己的丈夫……
有的人找到了,他們擁抱著,喜極而泣,還有的人沒有找到,他們隻能眼巴巴的看著不斷前進的隊伍,試圖從中找到自己的親人。
找到親人的百姓開始高呼著朱高煦的王號,那聲音越來越大,最後變成了一陣歡呼雀躍的聲音。
城裡的女真諸部使者聽到了這個聲音,紛紛湧出驛館,一路小跑向城門,最後聚集在城門口,準備迎接這位未曾謀麵的渤海王。
隨著朱高煦的隊伍越來越近,城門口的諸部女真使臣紛紛單膝下跪,向朱高煦及其隊伍獻最高的禮儀。
在隊伍中間,朱高煦騎著高大的赤驩,內裡穿著質樸的鴛鴦戰襖,外麵披著從西陽哈財產中繳獲的熊皮大裘。
他的手裡攥著馬韁,那熊皮大裘讓他整個人顯得格外威武雄壯。
麵對諸部女真使者的半跪禮,朱高煦麵帶微笑,揮手向他們致意。
得到回應的諸部女真使者開始緊跟隊伍身後,寄希望於能在今天向這位渤海王獻自家部落的禮物。
這樣的場景,讓後方的吉林城百姓挺起胸膛。
渤海軍的凱旋歸來,不僅帶來了勝利的喜訊,更重要的是讓人們感受到了團結、榮耀和自豪,以及吉林城的強大。
西陽哈已滅,如今的吉林城將成為關外之地的中心,他們也將迎來和平與安康的日子。
“殿下千歲!”
“好了,都散去吧,各自回家與家人團聚。”
行至王府前,朱高煦對身後的兄弟們下達解散的軍令,聞言兵馬紛紛作揖:“遵命!”
不多時,五百餘騎紛紛散去,傅讓也在不知不覺中脫離了隊伍,想來是去安排那六千多女真人了。
朱高煦翻身下馬,將赤驩交給了值守王府的一名留守兵卒:“好好照顧它。”
“是,您放心!”兵卒自豪挺起胸膛,牽著赤驩往王府後院的馬廄走去。
瞧著他離去,朱高煦也對身旁剛剛下馬的亦失哈交代道:“召諸部使臣入承運殿吧。”
“您不休息嗎?”亦失哈擔心的看著朱高煦,可他卻搖頭:“今日把事情做完,明日我才能好好休息。”
話音落下,他領著張純走進王府之中,亦失哈也在門口等著諸部使臣抵達王府門口,並將他們按照各部實力做出了排序。
“殿下!”
剛剛走進王府之中,朱高煦就見到了身穿紅胖襖的林粟快步走來,臉洋溢笑容。
“末將參見殿下!”林粟一如既往的對朱高煦敬重,朱高煦也扶起他:“說說那兩千多個娃娃是怎麼安排的。”
“如殿下您交代的一樣,都安排去了西城居住,末將現在就去帶人安排他們的父母入住。”林粟說著,還往朱高煦身後看了看。
“你去吧,把亦失哈換回來。”朱高煦笑著拍拍他的肩,隨後帶著張純走入了承運殿中。
承運殿裡,此刻已經左右各放了三排十二把椅子,合計七十二把椅子,顯然剛才的林粟就是在忙這事。
他太了解朱高煦了,朱高煦不是那種會把事情拖到第二天解決的人,因此他才安排了這些桌椅,為的就是方便朱高煦召集諸部使者議事。
見此場景,朱高煦回頭看了一眼已經走出王府的林粟,臉溫煦:“這半年的書沒白讀,現在是愈發有條理了。”
誇獎之餘,他也看向張純:“父仇得報,你也要好好在軍學學習了,不要懈怠。”
“殿下您放心……”張純臉流露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成熟:“殿下替末將報仇,末將自然要好好學習本事來報答您。”
北征西陽哈這一戰,張純雖說參戰了,但實際因為朱高煦和傅讓的出色表現,他和亦失哈基本是作為下手,沒有參與指揮。
體驗了戰事後,張純自然渴望能夠獨領一軍,因此學習是不必可少的。
見他成熟,朱高煦也沒多說什麼教育人的話,他並不喜歡沒事就教育彆人。
走到主位大馬金刀的坐下,朱高煦脫去身的大裘放到一旁,張純站在一邊,順手接過大裘放在了旁邊的木架。
承運殿門口班值的兵卒開始端一份份飯菜,這一幕不用多說也是林粟安排的。
對於這一切,朱高煦十分滿意,心中也打定主意要在明年征討兀良哈的戰事中將林粟他們帶在身邊。
“弗提斤城少頭人塔失,托溫城少頭人多爾和齊、弗思木城少頭人尼瑪察、弗踢奚城少頭人塔刺赤……等六城使臣祝賀渤海王取得大捷!”
忽的亦失哈的唱禮聲響起,緊接著六名身材矮壯,身穿貂皮的青壯年先後想著承運殿走來。
在他們之後,亦失哈接著唱禮,如珠舍裡、訥殷等千人以的部落被傳名,一連走入十餘人。
這一切隻是開始,之後亦失哈唱禮數十部,而他們也紛紛走到了承運殿前的空地站著,等待朱高煦的召喚。
伴隨著最後的一部走入王府,亦失哈也快步從王府門口走入府內,緊接著越過諸部使者走進承運殿,朝著坐在主位的朱高煦作揖:
“殿下,關外之地六十九部皆來祝賀您取得大捷,這是諸部獻的禮物。”
亦失哈雙手呈一份帖子,張純不假思索前接過,轉手遞給朱高煦。
朱高煦沒有看帖子,而是抬了抬下巴:“讓他們都進來坐下吧,等待太久菜就涼了,孤還是喜歡一邊吃一邊說。”
“是……”聽到朱高煦久違用孤的自稱,亦失哈雖然有些不適應,但他也知道這是朱高煦在諸部使臣麵前擺譜。
朱高煦來到吉林城就藩已經過去快半年了,然而這期間隻有善出堡和嫌真兀狄哈,弗提斤城是主動派人拜訪的,剩餘的人都是在嫌真兀狄哈後才先後拜訪。
他們拜訪吉林城,獲取渤海軍旌旗隻是為了得到一個名義的庇護,以及實質性的互市貿易。
因此,當時的他們並未真正的將朱高煦當成大明冊封的關外之主,渤海郡王。
可如今,伴隨著西陽哈在大黑山被幾乎全殲,所有人都正視起了渤海軍。
今日渤海軍凱旋,朱高煦本人雖然沒有穿戴甲胄,但渤海軍的五百餘精騎卻是人馬具甲。
這樣的實力,足以橫掃六城之地的任意一城,更彆提這還隻是渤海軍實力的一部分罷了。
自朱高煦滅西陽哈起,渤海旌旗便不再是名義的庇護,而是具有了真正威懾力的存在。
望著走進承運殿內,小心翼翼入座的六十九部使者,朱高煦也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可悲。
晚明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後,可以最大限度的拉出十三歲以的男丁十萬來入侵遼東。
之後征服海西女真,逼迫朝鮮與其互市,並從明軍手中奪取遼東後,六萬披甲戰兵更是屢次入關,擄掠百萬漢民。
反觀明初,這所謂的六十九部,恐怕連三十萬人都湊不齊,披甲戰兵更是連三萬都拉不出來。
望著他們,朱高煦還真應該感謝蒙古人。
如果沒有他們在東北對女真人進行屠殺,那自己麵對的敵人也不會如此弱小。
僅是擊敗了一個西陽哈,斬首千餘人便能威懾整個鬆花江流域,這是他沒能想到的戰果。
他在內心竊喜片刻,而後便開始掃視府內六十九部使臣。
見他們無一人敢動筷,朱高煦這才拿起了酒杯,舉杯示意:“先飲一杯,邊吃邊說。”
無人敢輕易開口,但他們都舉起了酒杯,雙手朝朱高煦隔空敬酒,而後一飲而儘。
瞧著他們的這般模樣,朱高煦也心情愉悅,舉杯一飲而儘。
隻是不到兩年的時間,他所追求的東西已經從一開始的保命,到了現在的權力。
在這吉林城,不管它有多麼苦寒,但他朱高煦始終是一言九鼎的渤海王。
沒了老朱的壓製,他可以放心的施展手腳,將自己曾經想要做而不能做的事情一一實現。
當下,就是他擴充自己實力的最好時機……,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