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兵圍京師
“鐺…鐺…鐺……”
清晨的長江,梅雨過後的霧色漸漸浮起,濃鬱的水汽彌漫在盤臥長江岸的京城四周。
夯土築起的麒麟門高高聳立,城牆上值守著幾十名穿著簡單號衣的鄉勇,不過他們的臉上透著鬆懈,似乎在他們看來,京城是這個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哪怕隔江二百餘裡外的揚州正在爆發戰事,可卻與他們毫無關係。
“踏踏……”
突然,馬蹄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麒麟門上的鄉勇們紛紛側目望去,隻見一片濃霧之中,百餘名穿戴甲胄,形態威武,猶如從神話中走出的天神從濃霧之中走出。
他們的隊伍有條不紊地向城門前進,蹄聲驚天動地。
“嗶嗶!!”
“站住,你們是誰的部將!”
鄉勇們所掌握的情報有限,並不知道朝廷在江南之地是否還有騎兵,更不知道這麼多騎兵代表著什麼。
但他們知道,這支騎兵一定不是尋常之輩。
在猶豫片刻後,幾名鄉勇奮起勇氣,一邊吹哨喝止,一邊拉起弓箭,準備緊急戰鬥。
就在此時,濃霧漸漸散去,露出了騎兵們的真麵目。
他們的數量並不是一開始鄉勇們所見的百餘名,而是越來越多,到了最後足有上千名之多。
麵對鄉勇們的喝止,他們沒有言語,隻是冷著目光掃視城頭,等待著召喚。
鄉勇們一時間被嚇住了,如坐針氈,負責值守此處城門給事中陳彥穿著常服登上城樓,眼見城外那上千軍容肅穆的騎兵,他隻覺得自己的血液都幾乎凝固。
麒麟門外的情況引起了班值麒麟門守軍的震動,所有守軍紛紛湧到城牆上,數量卻隻有不到千人。
站在城頭,他們驚訝地望著騎兵們,不知是敵是友。
隻有身為給事中的陳彥清楚,沒有朝廷的調令,江北的俞通淵是萬萬不敢調上千騎兵前來京城的,那麼這支騎兵的來曆就顯而易見了。
“到了多少人!”
城外,經過一夜奔波的孟章臉色鐵青,在他身旁的許多兵卒也臉色並不好看。
“不足兩千……”一名指揮使回應,孟章聞言直接開口:“分十五隊,將觀音門到馴象門這十五道外城城門包圍,速度要快!”
“是!”指揮使不敢怠慢,更不敢質問百餘人如何能看住一處城門。
此刻的他們在爭分奪秒,不出意外的話,徐晟已經登陸江寧鎮了!
“鐺鐺鐺鐺!!!”
急促的鐘聲從外城向內城傳遞,麒麟門的塘騎亡命般衝向紫禁城。
京城內外城的百姓都還在詫異發生了什麼事,隻有剛剛開啟早朝的群臣心裡一咯噔,紛紛看向了坐在奉天殿金台上的皇帝。
“……”朱允炆皺眉,他側目看向了李權:“去問問發生了什麼事。”
“是……”李權作揖退下,隻是不等他走下金台,便見身為一名兵部主事慌張的從奉天門的側門拿著笏板,毫無儀態的一路小跑進入了廣場之中。
場內近千官員側目看向他,可他卻一臉慌張的向高台尋去。
身為兵部尚書的齊泰似乎是意識到了什麼,主動走下奉天高台,而那主事也在半道與齊泰碰麵。
“慌張如此,所為何……”
“南塘先生,城東發現數千騎兵,眼下已經分兵包圍了外郭城的數道城門!”
“你說什麼?!”
齊泰本想詢問此人為什麼慌張,可當兵部主事將他所慌張的事情交代後,慌張的人反而成了齊泰。
霎時間,齊泰腦中一片空白。
若是城外僅僅出現騎兵,那他還能說服自己是俞通淵調來京城的,可眼下這些騎兵都開始包圍外城城門了,除了朱高煦的騎兵,還有誰敢這麼做。
“賊兵可有攻城的跡象?”
齊泰反應過來便立馬詢問,那兵部主事搖頭:“並未,可若是不將其截止,恐怕外城城門將被儘數包圍。”
“你與我一同麵見陛下。”
齊泰抓住這兵部主事的手便走上高台,來到金台麵前後連忙跪下:“陛下,外城加急……”
齊泰將外城所發生的事情原本交代,可他這一開口,台上的六部五府官員紛紛瞪大了眼睛。
“荒謬之言,我軍水師……”
黃子澄還想駁斥,然而他提到水師時便主動閉上了嘴。
如果渤海騎兵真的出現在城外,那不正說明水師已經不值得信任了嗎?
“陛下,臣請在城中募集鄉勇,登上外郭城駐守城牆!”
方孝孺不假思索的開口,五府之中的武官們聞言則是麵麵相覷。
五府之中能征善戰的大多都被派出去了,加上朱元璋時期類似郭英這樣的老武官也被閒置,他們自然提不出什麼好意見。
不過即便如此,他們也很清楚臨時抱佛腳是絕對不可行的辦法,更何況外郭城的防禦連回回炮都擋不住,更彆提渤海軍的火炮了。
“陛下,臣請收斂外城糧倉入內城,據內城自守,同時加緊催促西川瞿能入京,調俞通淵、盛庸渡江!”
一名武官開口,但卻被朱允炆無視,因為齊泰直接開口:“陛下,臣請陛下走馴象門速速南下,前往南昌避禍!”
齊泰沒有建議走水路,因為他此刻已經認為長江、平倭水師投敵,不然以江運來運輸上千兵馬渡江,這種事情不可能沒人發現。
趁渤海的騎兵還沒有徹底包圍京城,立馬調集守衛內城的上萬僅存精銳護送皇帝走陸路南下前往南昌才是最為可行的事情。
“荒謬!”聽到齊泰居然想讓皇帝直接出京避禍,黃子澄立馬駁斥道:
“京師百姓三十餘萬,便是隻算男丁也能拉出十萬,足以守城。”
“況且如今賊軍數量不明,不過區區千餘騎兵抵達麒麟門就將齊尚書嚇成這副模樣,豈不是令人笑掉大牙。”
“若是隻是齊尚書一人惹人發笑也就罷了,但齊尚書讓陛下拋棄在京三十餘萬百姓出京避禍,那豈不是讓天下人嗤笑陛下嗎?!”
黃子澄的話,不僅罵了齊泰,順帶還提醒了朱允炆。
其實朱允炆再齊泰說出南下的時候就準備同意,可被黃子澄這麼一說,他倒是舍不下臉麵離開了。
“黃尚書言之有理,在京男丁不下十萬,何況我朝江北尚有數十萬大軍,難不成會害怕這不到四萬人的渤海賊軍嗎?”
“傳朕旨意,派出塘騎,召曹國公李景隆、江陰侯吳高、駙馬都尉李忠速速率軍南下平叛,令盛庸、俞通淵、平安三人率部渡江,為朝廷駐守京城!”
朱允炆強裝鎮定,可從他的決策不難看出,此刻的他已經慌亂,甚至忘記了齊泰曾經提醒過的不能輕易調動李景隆所部二十萬人。
眼下的他,隻想將朱高煦趕出淮南,趕得越遠越好。
“陛下,即便如此,也可以先選出大將接手外郭城的三五道城門,不至於讓我軍進出不得啊!”
齊泰眼見勸不動朱允炆,便改變畫風,讓朱允炆準許他點齊兵馬去搶占城門口,構築營盤,以便大軍可以隨時進出城門,不至於被渤海數百騎兵就堵住數萬大軍。
“這件事便由齊尚書去辦吧,退朝……”
朱允炆緊張起身,下意識就宣布了退朝,沉著臉色往內廷走去。
隻是他這樣的舉動,無疑讓整個京城陷入了恐慌之中。
很快,渤海騎兵包圍京城的消息就徹底傳開,在渤海騎兵包圍外郭城十五道城門的時候,居然沒有人想到統領駐守內城的萬餘上直精銳,出城與這支規模不到兩千人的騎兵交戰。
待齊泰領兵準備接手城門的時候,已經是半個時辰以後,而孟章已經徹底完成了包圍京城外郭城十五門的操作。
外郭城除上元、佛寧、江東這三道緊靠長江的外城門外,其餘十五道城門儘數被圍。
渤海的騎兵不斷從後方跟上,各處城門外的騎兵數量也在不斷增多。
京城,徹底被圍……
“彆擠啊!”
“掌櫃的!我要三斤米!”
“伱錢不夠,現在一斤米要十文錢了!”
“什麼?!”
京城被圍的消息傳開後,城內外物價瞬間飆漲,原本三文一斤的米價突然飆升三倍不止,各類蔬菜肉食更是漲出了天價。
齊泰率兵謀奪城門不成,隻能將上萬上直精銳分布在內城三座水門,以及外城十八門。
至於他自己則是在做完這一切後,著急忙慌的跑回了紫禁城內。
在武英殿裡,他總算見到了來回渡步的朱允炆。
見齊泰回來,朱允炆立馬上前迎接他:“齊先生,外城情況如何?”
“不容樂觀,賊軍已經包圍觀音到馴象的十五道城門,每處至少有二三百名騎兵,京師通往江南通道儘數被斷絕。”
“那不是還有水路嗎?”朱允炆緊張的臉上突然鬆懈了片刻,可齊泰卻苦著臉低下頭:
“臣……那水路,恐怕也走不了了。”
“這渤海數千騎兵能出現在京城城下,恐怕陳瑄與楊俅早就投靠了渤海賊軍,不然沒有五六日的時間,是斷然無法運輸如此多的兵馬包圍京城的。”
“……”聽到齊泰的話,朱允炆恍惚坐在了椅子上,李權想上前攙扶他,他卻抬手製止,目光呆滯:
“那朕…朕…朕眼下該如何是好?”
“陛下,眼下唯有死守內城!”齊泰硬著頭皮說出這句話,心裡也痛恨朱允炆為什麼不聽自己的話,及時撤出京城。
若是朱允炆聽自己的話,輕騎出走京城的話,現在恐怕已經抵達江寧了。
“陛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