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未竟之業(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3090 字 9個月前

第336章 未竟之業

“都指揮使紀綱私自用刑,誣陷誹謗,臣等請殿下明察!!”

七月初,春和殿外的宮道上跪滿了一群正七品的禦史、給事中等官員。

他們聲嘶力竭,異口同聲的叫喊著,仿佛這樣才能宣泄他們受到的不公。

距離他們百來步的春和殿內,朱高煦被這些聲音吵得頭疼,不由揉了揉眉心。

“兩邊都不是什麼好貨色啊。”

他感歎一聲,旁邊的亦失哈也點了點頭,深以為然。

自李貞溺死的消息傳開,輿論並沒有偏向紀綱,朝野群臣都認為李貞的死並非自殺,而是被錦衣衛淹死。

這樣的消息傳開後,沒有抓到人的紀綱也火冒三丈,立馬翻出南鎮撫司庫存的文牘開始挨個抓與李貞有關的官員。

短短五日,被紀綱抓走關進詔獄的官員足有三十餘人。

這些人的下場是什麼,朱高煦都不用想就能知道。

“嘔!!”

他感覺有人在擺弄著他的身體,但就像隔著一層朦朧,讓人感覺不真切,像是在做夢一樣。

朱高煦的意思很明顯,紀綱自己查案,自己背鍋,他是不可能站出來摻和的。

他聽到了鐵門被打開的聲音,隨後聽著腳步聲走出牢房,將鐵門關上。

群臣隻要腦子沒問題,他們就應該知道自己應該針對誰。

朱高煦說著這話的時候,目光還有意無意的瞥了一眼殿外,似乎暗示殿外那群人也沒幾個乾淨的。

“西廠也有他們的把柄,要不要讓胡綸把他們也帶走?”

在他還沒有適應的時候,牢獄的鐵門上抽開隔板,一個不足巴掌大小的窗戶外露出了紀綱那冷漠的眉眼。

一間牢房內,左右站著兩名負責用刑的錦衣衛,整個牢獄內,左右兩支火把是唯一的光源。

勉強吃了一口後,朱高煦便與亦失哈交代了起來,卻不想亦失哈聽後卻道:“吃梨會不會太便宜了,招待群臣也不好拿出手……”

在不知被重複折磨了不多久之後,他的意識開始渙散,無數的記憶湧上心頭。

在他睡得正香的時候,他又被劇痛喚醒,他能感受到他的手被人抓住,指尖正在被刺入細長的東西。

“我隻要案子的結果,至於中途得罪了誰,那與我們無關。”

“咳嘔……咳咳……”

“那外麵這群人怎麼辦?”

他嚎叫著,可小窗外的紀綱卻表情冷漠,淡淡吐出兩個字:“繼續……”

亦失哈看向了殿外,眼神詢問。

對於享受了後世改良水果的他來說,這個時代的任何水果,任何品種都顯得那麼的難吃。

“殿下,要斥責紀綱嗎?”

朱高煦拿起一旁果盤切好的西瓜,笑嗬嗬吃了一口,卻又在西瓜下口後表情痛苦。

興許是太過疲憊,他在等待的過程中慢慢睡著。

“額啊!!”

“那你給他們吃西瓜吧,給我弄點梨就行。”

從拇指、食指到中指,一根根尖銳的東西刺入其中,而他的哀嚎聲也越來越無力……

亦失哈詢問朱高煦,然而朱高煦卻靠在椅子上懶散道:“他憑手裡的文牘抓人,抓的人也都有把柄在他手上,我為何要斥責他?”

他不知道自己會受到什麼樣的酷刑,可他已經咬緊了牙關。

“那群人手腳不乾淨,抓了也就抓了。”

無法控製的咳嗽使他濺了自己一臉的胃酸,在胃酸的刺激下,他艱難睜開了腫脹的眼睛。

昏適應了光亮後,受刑的王回便啐出一口血水:“區區酷吏,以為這樣就能讓本官屈服嗎?”

“以後還是給我弄點梨吧。”

十指連心,那緩緩刺入指尖的東西讓王回幾欲暈厥,卻又在暈厥過後被疼痛叫醒。

不多時,鼾聲在這狹小的牢房之中回響起來。

一瞬間,火光暗了下去,王回來不及反應便覺得眼前一黑。

朱高煦吧唧嘴巴,旁邊的亦失哈卻惋惜,隻覺得自家殿下對自己太苛刻,對群臣太好了,卻不知道朱高煦隻是單純吃不慣明代的西瓜罷了……

“給事中王回,兵部主事李貞密謀焚甌寧王已經證據確鑿,你若是現在坦白交代出他的同夥,我還可以幫你和太子殿下求情。”

昏暗的詔獄之中,當一名被束縛在長凳之上的男子發出乾嘔聲,胃裡的胃酸在一瞬間灌滿了鼻腔。

左右兩名錦衣衛給他戴上了一塊黑布的頭套,讓他忍不住緊張起來。

“屈打成招可以對付軟弱之徒,唯獨對付不了我!!”

“讓他們再聒噪幾天吧,紀綱可不是什麼心眼很大的人。”

亦失哈詢問朱高煦,可朱高煦卻搖了搖頭:“有人乾這事,我們就不要湊熱鬨了。”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這兩名錦衣衛沒有立馬用刑,而是將他的凳子擺正,甚至為了讓他舒服些,又添了一條新的長凳在他身下,使得他可以安然躺在兩條長凳上。

“這倒是個硬骨頭。”

“沒事,我們還有好多東西可以陪他玩。”

錦衣衛的對話讓王回渾身肌肉抽搐,就連靈魂也因為恐懼而顫栗。

他的身體開始恢複知覺,渾身都在傳來的痛感讓他止不住的哀嚎著。

由於被套著頭套,此刻的他並不知道外界是白天還是黑夜,隻能在忍受痛苦的同時等待被解救。

牢房外那細微的哀嚎聲傳入他的耳中,似乎在表示著像他這樣的人還有許多……

“紀綱酷吏,理應該死!!”

南京某一府邸內,當叫罵聲響起,水榭之中的李至剛也臉色難看的端起了一杯茶,不過卻遲遲沒有喝下去。

“現在應該怎麼辦?”

水榭之中坐著不少官員,但當有人說出這句話後,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了李至剛。

“刑科給錦衣衛發了僉貼,所以他才能肆無忌憚的抓捕朝中官員。”

“眼下最應該做的,是讓東宮那邊收回僉貼,不讓這個紀綱繼續為非作歹下去。”

李至剛判斷著情況,可一旁的官員卻道:“甌寧王府起火一事,事關東宮名聲,東宮肯定不會就這樣把案子結束的。”

“是啊,都察院那批人連續跪求東宮數日都不得結果,我們又怎麼可能左右東宮想法呢?”

麵對李至剛的建議,所有人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都不是很看好。

朱高煦繼承了朱元璋的強硬,也有朱棣的豪爽,徐皇後、馬皇後的待人以寬。

可以說,對付這樣的一個人是十分困難的,沒有幾個人覺得自己能動搖朱高煦想做的事情。

不過對此,李至剛卻放下手中茶杯道:“殿下無非就是擔心自己的名聲罷了,所以他才將懿文太子之後全部送到了甌寧王府,還讓渤海出身的官員、兵卒去看護他們。”

“想讓殿下不管這件事,首要做的就是順勢而為。”

“紀綱也明白這個道理,隻不過事情出在他錦衣衛手上,所以他必須得證明自己清白。”

“至於這件事情怎麼解決,我以為,隻需要在民間把這件事情解釋清楚,讓百姓和儒生們相信殿下與此事無關,並且還有意保護懿文太子之後就足夠。”

說到這裡,李至剛便沒有繼續說下去,畢竟在這裡的都是聰明人,不用他說也知道怎麼做。

“如此的話,那事情就好辦多了。”

眾多官員紛紛鬆了一口氣,隨後告彆了李至剛。

翌日,關於東宮與甌寧王府火災沒有關聯,甚至東宮為甌寧王府之事震怒,乃至把懿文太子之後的建庶人、吳庶人、衡庶人都護送居住甌寧王府保護的事情都說了個清清白白。

一時間,關於東宮試圖焚殺甌寧王朱允熙和呂氏的消息開始收斂。

事情發酵了大概一個月,直到民間再也沒有這方麵的消息後,朱高煦才下令收回了錦衣衛逮捕人的僉貼。

大量官員被釋放,不過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傷痕,每個人都將這次經曆牢記。

他們不敢恨朱高煦,隻能將仇恨放到了紀綱的身上。

對於這一切,紀綱心裡也十分清楚,不過現在的他是進退兩難,因為東宮的嫌疑洗脫了,那嫌疑就到了皇帝身上了。

偏偏東宮把僉貼收了回去,錦衣衛沒有了可以拿人的權力。

現在的他隻能等北方的朱棣南下,然後才能想好怎麼解決這件事情。

紀綱在為自己的前路擔心,可作為南京城萬人之上的朱高煦卻已經將目光從這件事情轉移向了全國上。

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