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十二個城池,我最多隻能出二十萬枚金幣,六百萬枚銀幣,不能再多了。”
沙哈魯基本是把自己手中大部分財富都交了出來,而這筆價格也達到了近一百四十萬貫。
見狀,鄭和也不準備繼續逼迫沙哈魯,而是張開雙手似乎要與他擁抱。
“恭喜您,您成功收複了這三十二個城池,成為了波斯地區最大的王。”
“我也應該恭喜你。”沙哈魯咬著牙說出這句話,並與鄭和擁抱時狠狠用力。
不過鄭和並非是一般的太監,他也是與朱棣從刀山火海中走出的漢子,因此當他用力時,沙哈魯便感到了疼痛,隨後鬆開了自己的手。
“我們將會在伱們的軍隊抵達後乘坐戰船撤退。”
二人鬆開了手,鄭和站在華蓋傘下與沙哈魯交談交接城池的問題,並對忽魯謨斯的事情談論道:
“我們無意和你們為敵,因此忽魯謨斯港的守軍也將會僅保留不足六千人。”
“如果您的子孫日後遭遇了什麼無法解決的問題,也可以通過我們設置在貴國國都的屬國館,邀請我們的軍隊幫你們解決一些小問題,不過戰爭所帶來的撫恤,想必您應該清楚了。”
鄭和說著千年不變的話術,而沙哈魯早在趕來此地此前,便已經從劉勉口中得知了屬國館、駐軍、撫恤等問題。
在他看來,忽魯謨斯港的明軍和自己手下的封臣是一樣的,不過要的撫恤比較高罷了。
對於見識過明軍實力的沙哈魯來說,如果明軍能打出這次一樣的戰果,那支付數十萬銀幣的撫恤並不是什麼問題。
要知道,他的父親為了拿下阿塞拜疆地區,整整花費了數百萬銀幣,而如果派遣這支不足六千人的明軍前去,並且他們能保持此次波斯灣之戰的水平的話,那他頂多花費一百萬銀幣,就能解決阿塞拜疆地區的問題。
不過當下顯然不是調動這支明軍的最好時機,以免讓鄭和看出他的虛弱。
想到這裡,沙哈魯又與鄭和聊了許多事情,旁敲側擊的打聽大明的情報。
對此,鄭和壓根不準備隱藏,而是將大明的事情都告訴了沙哈魯,沒有誇大與摻假,因為沒有必要。
就鄭和這一路下西洋來的經曆來說,他已經可以斷定,大明是現如今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
彆的不說,僅僅他們這支艦隊兩萬多萬,就可以橫行大半個波斯地區的戰力來說,如果朱棣與朱高煦下狠心開發舊港和錫蘭,那下西洋艦隊的人數甚至還可以再增加到三萬乃至四萬、五萬。
鄭和自己都不敢想,如果自己手裡有五萬遠洋軍隊,那他能做到什麼程度。
“果然,權力使人膨脹,難怪殿下要每日三省吾身。”
鄭和唏噓一句,便與商量好了所有事宜的沙哈魯告彆。
他看著沙哈魯帶著千餘騎兵撤退,隨後才帶著胡季返回了克爾登城內。
在城池門口,在此等待許久的陳瑄一見他們返回,當即便讓人撤回野戰炮,並走下馬道詢問起了鄭和。
“怎麼樣,事情都談好了吧?”
“要是談不好,大不了再和他們打一仗,讓他們見識見識我們的厲害!”
陳瑄滿腦子都是想著打仗撈功績,但鄭和卻笑道:“談攏了,畢竟沙哈魯不是傻子,烏爾薩都被我們打得畏明如虎了,他不可能和烏爾薩犯上一樣的錯誤。”
“下個月中旬,他會派軍隊先後接管其它三十二個城池,並將二十萬枚金幣與六百萬枚銀幣交到我們手中。”
鄭和說罷,陳瑄興致缺缺:“也不算多啊。”
“確實,我們明明可以要更多。”胡季也十分不解,但鄭和卻解釋道:
“我們要的太多,他雖然也能拿出來,可之後他怎麼去鎮壓其它叛軍?”
“我們要的是一個能夠維持河中地區和平的帖木兒國,而不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帖木兒國。”
“北邊的戰亂讓許多部落都向東遷徙,這消息你們又不是不知道,繼續打下去對我們沒好處。”
“更何況,我們手中的火藥數量已經不多了,雖然一直在收集,但這裡能製作火藥的工匠太少,早點解決忽魯謨斯的事情,早點繼續下西洋,然後早些回家吧。”
鄭和解釋了所有後,便看向陳瑄詢問道:“三十二個城池的繳獲都清點好了嗎?”
“都清點好了,所以我才說那沙哈魯給出的東西不算多。”提起繳獲,陳瑄臉上止不住笑意。
“五十七萬枚金幣,九百多萬枚銀幣,還有三百多箱銅幣福立,以及二百多箱的珠寶……”
“除此之外,還有十幾萬頭牲畜,以及上百萬隻羊群,四百餘萬石糧食。”
“不過這些東西我們運到哪裡去,錫蘭?”
陳瑄有些頭疼,金銀珠寶倒是好運,但牲畜這些活物想要運送就比較困難了。
“耕牛可以留在當地開墾耕地,另外把忽魯謨斯除工匠以外的百姓都視情況交給沙哈魯。”
鄭和略微思考便給出了安排,他並不準備留下忽魯謨斯的所有人,而是隻準備留下一定的人口來配合畜力耕種,剩餘人口便都交給沙哈魯。
少量人口加上大量畜力,這樣才能讓忽魯謨斯北邊開墾出來的那十幾萬畝耕地在滿足城池駐軍、百姓口糧的同時,還能存儲一定的糧食,以此應對艦隊下次遠航,以及日後被包圍缺糧的情況。
“這些東西折色過後,價值恐怕不低於五六百萬貫。”
鄭和估算了大致的價值,然後才繼續道:“剩餘的牲畜,羊群可以販賣給沙哈魯,耕牛則是走海運,看看能不能運到錫蘭。”
“如果運不到,那就在沿海各國港口進行販賣,反正耕牛不缺買家。”
“隻有糧食倒是難處理,乾脆就在這建立一個大糧倉。”
“我估計帖木兒國的糧價短時間降不下來,到時候我們可以把這筆糧食販賣給各地商人,等糧價平穩後再買糧儲備。”
鄭和將這些東西給安排了個大概,隨後才開口道:“準備準備,等沙哈魯把城池接管,我們收到所有的賠償,並拿到他致歉的國書後,便可以繼續下西洋了。”
耽擱了近一年時間,鄭和終於提起了下西洋的事情。
陳瑄臉上露出失落,可四周的海軍將士卻十分高興。
他們已經離家快三年了,如今總算能繼續展開航行,並在接下來的航行中返回家中了,這樣的情況,他們如何能不高興。
“海商那邊怎麼辦,還有駐紮這裡的海軍怎麼辦?”
陳瑄問出問題,對於前者,鄭和沒有立馬回答,而是對後者安排道:
“我準備設波斯衛,隸屬海軍都督府,暫時歸海軍管轄,如果殿下要改動,到時候再改動也不為過。”
“不在忽魯謨斯駐紮足夠的軍隊,我們也不敢繼續下西洋。”
“另外,殿下此前說過,木骨都束以南想要買到大批糧食十分困難,因此讓我們做好準備,彆帶太多人進入昆侖洲的航道。”
“因此我準備留下兩個衛駐紮,我們率領東海衛和東洋衛繼續南下。”
“至於海商的事情……”鄭和頓了頓,並非是覺得不好處理,而是因為海商的數量太少了。
為商者都是逐利的,而鄭和他們在忽魯謨斯幾乎停泊了一年,這一年的支出是許多商幫無法負擔的,因此在來到忽魯謨斯,並與西邊的馬穆魯克等國商人做完生意後,大部分商幫便組團返回了南洋。
因為返程航道的海盜都被鄭和清理了個乾淨,他們倒也不用擔心被劫掠。
況且,經過兩年多的鍛煉,許多武裝商船的商幫水手都能熟練的運用洪武鐵炮了,成群結隊的他們彆說海盜了,就是一般的小國也不敢招惹。
因此,當下的忽魯謨斯隻剩下了各國的官營商船,以及江南閩浙的七家較大商幫。
儘管他們已經做完了生意,但鄭和一直告訴他們不要著急離開,昆侖洲雖然沒有貿易可做,但卻有生意可做。
貿易與生意,這詞聽上去差不多,可了解鄭和的他們都知道,前者代表昆侖洲沒有商業,後者則是代表昆侖洲有利可圖。
儘管不知道有什麼可以圖謀的,但他們還是留在了忽魯謨斯。
也正因為他們的留下,這才讓鄭和這次下西洋的後半段航程任務可以繼續進行。
“告訴他們,最多三個月,他們就知道我為什麼留他們下來了。”
鄭和眯著眼睛交代了一個大概,陳瑄聞言有些摸不著頭腦,但還是讓人前往通知去了。
得到了鄭和的通知,各國商幫與江南閩浙的七大商幫也安下了心來。
各國商幫是的資金足夠多,可以支撐他們下去,而江南和閩浙的七大商幫則是本身實力雄厚。
在他們看來,鄭和既然知道南邊沒有多少國家,那他繼續向南的舉動一定是有原因的。
聯合鄭和那句有利可圖,儘管他們不知道鄭和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但這不妨礙他們跟著繼續南下。
反正如果耽擱了,那也不過就是耽擱幾個月的時間罷了,但萬一南邊真的有利可圖,那他們就率先一步掌握了先機,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
在他們的貪欲下,鄭和開始對接下來下西洋的行程做出準備,而返回北方的沙哈魯也開始了他的籌錢之路……,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