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浙江新政(2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2481 字 9個月前

【十一府,四十八州,五十縣,戶五十二萬四千三百二十七,口二百四十六萬四千二百三十二人,耕地一千三百七十六萬五千四百二十七畝】

【繳獲金七千三百六十四兩三分,銀七十九萬三千六百二十兩整,錢一百七十五萬四千二百貫,糧七十九萬四千石,馬一千四百二十、牛二萬三千七百五十,獲田三百七十五萬四……】

“與江西一比,廣西的土司倒還真算得上貧窮。”

拿著奏疏,朱高煦唏噓一聲,畢竟就奏疏上的繳獲來看,即便有五成被軍隊均分,但加起來也不過才四五百萬貫。

反觀江西,刨除寶鈔和耕地都還有兩千多萬貫的折色,接近大明四成財政收入。

“相比較洪武十四年,人口增加了近一百萬,耕地增加三百餘萬畝。”

評價了廣西的情況後,朱高煦才對亦失哈開口道:

“教令張輔襲英國公爵,授張純為泗城伯,盛庸為潯州伯,劉真為慶遠伯,孟瑛為保定伯……”

“除此之外,既然陳恭襲涇國公,那陳懋便累功寧陽伯吧。”

“至於黔國公、曹國公、穎國公、江陰侯等人,則是各賞南洋銅山一座。”

“各軍將士,按照功績賞賜、拔擢……”

交代了一切,朱高煦揉了揉眉頭:“鄭和到哪了?”

一個月前,鄭和橫穿小西洋,抵達了滿剌加海關千戶所,如今一個月過去,鄭和也差不多抵達兩廣了,所以朱高煦特意詢問。

“鄭和如今在交趾停靠,並準備將帶回的金雞納樹皮交給傅讓,方便傅讓深入長山圍剿蠻寇。”

亦失哈解釋著,朱高煦也抬頭看了看亦失哈。

亦失哈比朱高煦大十一歲,如今朱高煦已經三十四,而亦失哈也四十有五了。

四周的人都從年輕走向了老邁,自己雖然正值壯年,可也能感覺到時間在自己身上的流逝。

“浙江新政快些,然後對湖廣、廣東、福建三地進行新政。”

“等浙江和這三地新政結束,朝廷的情況也就一目了然了。”

朱高煦所說情況,便是此時大明朝新政製度下的財政情況。

“殿下……”

忽的,腳步聲從殿外傳來,班值太監走入殿內作揖:“工部尚書黃福求見殿下……”

“讓他進來。”朱高煦點頭,班值太監也很快將黃福召入殿內。

黃福穿著常服走入殿內,朝著朱高煦作揖道:

“鐵路勘察已經結束,不過在勘察至北京時,陛下降下旨意,令官員勘察從北京到大寧—白城—鶴城—鎮虜的鐵路。”

“殿下,您看……”

雖然朱棣是天子,黃福也應該聽朱棣的,但朱棣畢竟不懂鐵路,所以黃福想先來詢問一下朱高煦。

朱高煦聽後露出笑容道:“老頭子這是想著修鐵路打漠北啊……”

“你不用管這件事,稍許我寫信給老頭子就行,鐵路得修建,但這條鐵路的價值太低,現在修建的話,不知要到猴年馬月才能回本。”

“等兩京鐵路開始修建後,我自然會派人勘察出一條新的鐵路。”

朱高煦交代過後,黃福這才作揖道:“臣讓人試修了一裡鐵路,造價比原本預計的六百三十萬貫還要高,恐怕會在八百萬貫左右。”

黃福說出造價,而這個造價看上去不如清末五百萬英鎊的造價高,但考慮到物價,實際這條鐵路造價並不低。

“不管耗費多少也要修建。”朱高煦語氣不容置疑,黃福也作揖道:

“材料應該足夠,經過去年的提升,每年囤三萬噸鐵料來修建鐵路不成問題,現在隻要投入足夠的人力,大概五年餘三個月就能竣工。”

“不過為了防止偷盜鐵軌的現象,臣建議在路線沿邊修建倉庫,先把材料運抵,隨後一口氣動員數十萬百姓,多點修建,並不會拖延工期。”

兩京鐵路從北京東向南滄州、德州、東昌、兗州、徐州、宿州、鳳陽、定遠、滁州至江浦。

全程兩次跨越運河,一次跨越黃河,這其中運河的橋梁還能修建解決,但黃河就不行了。

大明並沒有在黃河修建大橋的能力,雖說馮勝在蘭州修建了黃河大橋,但那隻是浮橋,根本無法通過火車,因此最終還是要以中轉坐船的方式前往南岸,從南岸乘坐火車從鳳陽直抵江浦。

“八百萬貫,五年完工,每年要支持一百六十萬貫……”

黃福自然知道朝廷在解縉案中查抄甚多,但八百萬貫不是小數目,所以他小心翼翼的提醒朱高煦。

不過現在的朱高煦財大氣粗,解縉案的查抄足夠大明修建四條這樣的鐵路,所以他大手一揮便決定了修建這條鐵路。

與此同時,他也與黃福說道:

“除了這條鐵路,你作為工部尚書,你覺得大明朝現在還需要修建哪幾條鐵路?”

“臣以為……”黃福似乎早就想過這個問題,因此他不假思索的說道:

“東北為我朝北方糧倉,又產鐵與黃金,自然要修建,不過剛才殿下您已經有了準備,那臣就不班門弄斧了。”

“若是蒸汽機船也是日後能出現的,那臣以為,長江以南隻需要修建一條鐵路就足夠。”

“即交趾通往昆明,再通往蠻莫的鐵路。”

“除此之外,北方除了東北方向的鐵路,還需要修建一條從京城經過山西、直通西安,再前往蘭州的鐵路。”

黃福的想法偏保守,畢竟鐵路造價不菲,當下大明沒有能在黃河修橋的能力,更彆提長江了。

在日後可能出現蒸汽機船的情況下,黃福認為四川、湖廣、江西等長江兩岸完全可以走蒸汽機船,沿海省份亦是如此。

唯有不通河運的西南,西北需要兩條鐵路來應對地方局勢。

儘管隻有兩條鐵路,可這造價也並不便宜,畢竟沿途多山川,造價恐怕是兩京鐵路的數倍。

這兩條鐵路,足夠讓大明朝的工部忙碌十幾年了。

“你的想法不錯,但還是太保守,西北的鐵路不應該局限在蘭州,而是要想向更西方的哈密修建。”

朱高煦對西南的鐵路十分滿意,交趾通往滇西的鐵路修通,那交趾的糧食可以源源不斷的運往滇西,而東北和江南的軍工則是可以走海上運往交趾,走陸路運往滇西,幫助大明朝控製三宣十慰。

不過對於西北,他就覺得黃福太過保守了。

從北京修建一條通往大同、太原、西安、蘭州、肅州、哈密的鐵路,是朱高煦未來二十年一定要做到的事情。

隻有哈密修通鐵路,朱高煦才能在日後東察合台汗國內亂時收複西域,這是他有生之年能做到的事情,自然不會放過。

況且,他隻能改變大明朝,卻無法改變地球,因此二百年後的小冰河期依舊會到來,而屆時西北依舊會爆發十數年的旱情。

一旦西北鐵路修通,那南方的糧食可以走海運和兩京鐵路運往北方和西北,隻要不出現萬曆那種連大臣都不任命,導致基層官員不足的皇帝,這些鐵路足夠解決北方的糧食問題。

“殿下想要收複西域?”

黃福猜到了朱高煦的心思,朱高煦也不掩飾:

“當下亦力把裡還算忠心,我自然不會對他們出手,但現在忠心不代表以後也忠心。”

“對亦力把裡,我們還需要好好防備,日後若是遭遇入侵,也要有反擊並收複失地的能力。”

“西域確實大片黃沙,但卻也不是毫無綠洲。”

“以朝廷的能力,完全可以在亦力把裡的國都開發數百萬畝耕地來耕種,憑借鐵路來養活數萬大軍。”

“鐵路出現後,許多地方都會變廢為寶,例如那漠北雖然耕種困難,可卻有不少露天的礦產。”

“以前我們不去挖掘,是因為成本太高,可如今有了鐵路,我們再不挖掘,那不是便宜了瓦剌和韃靼嗎?”

“除了漠北,南洋也是一樣,不過現在說這些還太早,你不過五十二,你我君臣還有十幾二十年的時間,放心看著便是……”

朱高煦記得黃福似乎活到了正統年間,比曆史上的自己可活的長多了。

如果不是朱高煦時常讓醫生為自己檢查,確定自己沒有什麼隱疾在身上,他還真不一定能自信對黃福說這話。

畢竟自己死的骨頭都沒了,黃福都沒死呢。

“臣倍感榮幸……臣告退”

黃福畢恭畢敬作揖,見朱高煦沒什麼要說的,他這才退出了春和殿。

在他離開後,朱高煦也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隨後低頭處理起了奏疏。

也在他處理奏疏的時候,數千裡海疆外的一支船隊從東南方向緩緩靠近了一處港口。

隔著老遠,他們便看到了前方港口懸掛的牌匾,呂宋港三個大字讓人看得熱淚盈眶。

站在甲板上,這群身穿鴛鴦戰襖的將士熱淚盈眶,而站在他們麵前的洪保則是緩了一口氣:

“走了一圈,終於回來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